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

曹林:評論永遠不能跑在新聞前面

2013年06月06日15:24來源:中國青年報字號:

摘要:新聞是客觀的報道,評論是主觀的判斷,但評論要想擺脫主觀臆斷而盡可能保持客觀理性,必須以新聞事實為基礎,而不是依靠自己的想像。

時評方興未艾,在推進社會進步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堪稱推動中國的一大“功臣文體”,但時評在關注這個時代進步的同時,不免也染上這個時代的許多病﹔時評在解剖這個時代種種病象之時,也累積了很多病症,所以有人曾感慨“時評已成為一種腦殘文體”。腦殘之說未免偏激,但確實有很多值得反思之處,比如有一種病態就是:缺乏審慎的思考,缺乏對新聞事實的尊重,而急於跑在新聞的前面。

時評依時事而評,也就是說,須依附於新聞事實。有了新聞報道的事實,才有時評判斷的基礎。新聞是客觀的報道,評論是主觀的判斷,但評論要想擺脫主觀臆斷而盡可能保持客觀理性,必須以新聞事實為基礎,而不是依靠自己的想像。這決定了評論永遠隻能跟在新聞的后面,根據新聞事實,作出相應的評論和價值判斷,而不能跑在新聞的前面,不能作出超越新聞事實的判斷,不能根據碎片化的想像去拼湊出一個事實然后大加撻伐。

可在浮躁的新媒體傳播語境中,在情緒化的信息逼著人倉促作出判斷的壓力下,評論常常跑到了新聞的前面。

比如,復旦投毒案剛曝出的時候,基本的事實還不清楚,不了解作案者的動機,事實遠未浮出水面,可在過度追求時效的判斷節奏中,各種“根本不關心事實”的評論立刻粉墨登場,競相表現自己對此事的“深刻思考”和“人文關懷”。有的反思中國的功利教育讓人沒了靈魂,有人反思被忽略的大學寢室關系,甚至有人討論起獨生子女政策對青年人格的影響。這些可能都是真問題,但拜托,這些討論跟眼前發生的這起投毒案有什麼關系呢?當時事實還不清楚,憑什麼就判斷投毒跟獨生子女政策、大學教育、大學寢室關系異化有關系呢?這是典型的新聞事實不足下的過度反思,評論跑在了新聞前面。

這兩天另一案例更為典型。頻發的性侵案激起全民憤怒,有人以“開房找我,放過學生”的行為藝術表達不滿,“開房找我”一時成為熱詞。有網友便PS了一張日本AV女星蒼井空舉著“開房找我”的照片。一個媒體人不辨真假,見風就是雨,未去女星微博作基本的求証和核實,就義憤填膺地對著一張PS照批評“蒼井空‘開房找我’違反了商業道德”,指責日本女星消費中國問題。媒體未作基本核實,就將此篇論據明顯有誤的文章刊發出來,在網絡上成為笑話。

這也是讓評論跑在了新聞的前面。那只是一張PS照,而不是新聞事實,起碼首先判斷那是一個事實時,才去評論。倉促判斷的結果,隻能是丟人。

有個很俏皮的說法,叫過去的“筆者”如今都成了“鍵人”和“鼠輩”。從“筆者”到“鍵人”,不只是稱呼的變化,更是思維方式的變化,對我們的判斷提出了很多挑戰。用筆寫字,有思考的空間,到最后發表在報紙上,更有把關空間。而如今在電腦上打字,快得沒有了思考的空間,情緒、偏見和浮躁輕易就會輸入電腦,加上便捷的、沒有把關的發表平台,更沒有了距離去思考。這種浮躁很容易讓評論跑在新聞的前面。

避免這類問題有三種方法。其一,要克制沖動,事實不清時不要倉促作出判斷,有時保持沉默也是一種理性,要有等待事實的耐心﹔其二,克制自己的偏見,想著要去批評蒼井空,看到一條對其不利的消息時,很容易就不辨真假而猛扑上去﹔其三,要克制自己的偷懶,核實需要時間和精力,可這是做新聞和評論所必須的功課,你寫的是新聞和評論,不能把自己的層次降低到普通無腦跟帖的層次。

分享到:

(責編:牛寧)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