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博採眾長

王貴成:中德兩國如何面對過去恥辱的歷史【2】

2013年06月06日09:47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德國人是認真而勇敢的,面對自己歷史上的丑惡,他們非但不有意遺忘,還故意揭出“瘡疤”,讓整個民族都來反思,以引起“療救的必要”,這種面對恥辱的態度,簡直要讓我們這些龍的傳人嘆為觀止了。

德國人是認真而勇敢的,面對自己歷史上的丑惡,他們非但不有意遺忘,還故意揭出“瘡疤”,讓整個民族都來反思,以引起“療救的必要”,這種面對恥辱的態度,簡直要讓我們這些龍的傳人嘆為觀止了。同樣是面對丑惡與恥辱,國人所表現出的德行,就讓人不敢恭維了。

提起“文化大革命”,可能又犯了一些人的忌諱了,難免又要招來“不弘揚正氣不高揚主旋律”的指責了,但我還是要說。據統計,“文革”中斃命者相當於八年抗日戰爭犧牲的人數,有3900萬之多。就是這一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災難的“文革”,結束至今,不過區區28年,但在人們記憶中似乎已成了一件遙遠的事情。雖然巴金這位“世紀老人”本著歷史的良心,曾提議建造“文革博物館”,以使之成為“前車之覆,后車之鑒”,可惜應者寥寥,一些操縱輿論者不願重提“文革”,想讓這段恥辱的歷史從時間隧道中自行蒸發,於是世人便逐漸淡忘了。這有鐵的事實為証——前兩年,新聞媒介在辭舊迎新、滿懷豪情地“盤點”二十世紀“百年大事”時,無論是“權威機構”評選的 “二十世紀中國二十件大事”,還是民意測定的“二十世紀二十七件大事”,都將 “文革”排除在外。我不能不對中華民族的健忘表示佩服了。從時間上說,這段歷史佔了二十世紀的10%,國人大都是貴人,而“貴人多忘事”,說忘就忘了。更有趣的是,新編的《中華字典》把“大躍進”、“五七干校”等詞,作為“比較陳舊的、‘左的詞匯而刪除”,認為這類“文革”詞匯“的確已沒有現實意義了”(《雜文選刊》2004年5月[上])。按理說,“文革”已蓋棺論定,昔日的紅太陽也早不再照耀中華大地,我們為什麼還要捂著、蓋著這段歷史?日本政府對侵華罪行死不認帳,還用教科書來蓄意歪曲歷史,對此我們義憤填膺同仇敵愾堅決抗議是應該的,難道我們隻會說別人,對自己的這段不光彩的歷史,為何就不敢正視、不敢反思了呢?

正因為我們對這段歷史拒絕反思、放棄批判,才導致近年來出現了一些對“文革”歷史搞笑式的詮釋。先不說前些年此起彼伏的“文革飯店”,餐廳牆上滿眼是“文革”口號,服務員一律紅衛兵戎裝,菜名均是“文革”術語,什麼“斗私批修”(炒土豆絲),“牛鬼蛇神”(甲魚清湯),“片面主義”(紅燒?魚),讓你吃得好似回到了二三十年前那個史無前例的年代﹔單說今年報紙上傳來的一個“特大喜訊”:“今年年底,包括‘抗戰博物館、‘文革博物館在內的一個佔地500畝的大型博物館群將在(四川省)大邑縣安仁鎮面世。”正當我為中華民族忽然具有了反思精神而開始驕傲時,接下來的內容卻讓我沮喪萬分。原來此博物館並非反映“文革”那場大劫難的真實面目,從而達到防止“文革”悲劇重演的目的,而只是給人們看一批文革時期生產的“了不起”的瓷器。“文革瓷器有其獨到的氣質……從一定意義上講,它同唐詩、宋詞、漢文章一樣,成為幽遠的絕唱。”(《三湘都市報》2004年3月7日)上帝啊,那些瓷器不是拙劣的構思,粗糙的制作,概念化的人物形象,就是密密麻麻的語錄和荒唐可笑的政治口號,就這些破玩意兒,還想和唐詩、宋詞、漢文章一樣,不僅成為“絕唱”而且還“幽遠”嗎?如果真的這樣,創作出“絕唱”的唐宋大家假如活著的話,肯定會氣昏過去,而且一定死不暝目的。真不愧是新世紀了,一些人的說謊水平竟能夠“與時俱進”,取得如此令人矚目的進步,鄙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分享到:

(責編:吳楊)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