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07日09:16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已經從人力資源相對匱乏的國家發展成為第一人力資源大國,高等教育有了很大的發展,一定程度上,中國邁向人才強國已經有了比較好的基礎。 |
出國或回國,流進或流出,對人才而言都是正常的事情,畢竟科學沒有國界,在國外也同樣可以報效自己的國家和人民,但這並不意味著,科學家沒有國界,特別是公派留學的頂尖人才不回國,是值得反思的。
為留住人才,國家還是做了大量工作,比如搞“千人計劃”、“萬人計劃”,各地還搞了很多IT產業園、留學生創業孵化園,這些都是一些實實在在的舉措,但為什麼還有這麼多的人才“有去無回”,甚至“來了又走”?
人力資源專家分析,留不住尖端人才的原因:待遇不夠好,實驗條件差,不易出成果,保障不到位,公共環境差,子女教育成問題……這些固然是客觀原因,但充其量只是職場小環境,並不是制約高端人才回流的根本因素。
如果說過去幾十年我們可以有很多借口說中國窮,國家沒有錢,現在中國有大量的外匯儲備,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如果再以經濟實力懸殊為借口說給不起待遇、建不起實驗室,顯然就站不住腳了。
所謂“心若在,夢就在”,竊以為,留人首先還是在於留心,在於創設各種軟環境。比如在全社會有沒有對知識的充分尊重,有沒有對知識分子的充分尊重,不解決這些問題,再優厚的物質條件恐怕也很難留住這些“國之重器”。以錢學森為代表的那一代科學家,既沒有好的實驗條件,也沒有好的物質待遇,他們不僅出了成果,而且是大成果,可見人心的力量。
當然,軟環境還包括大環境,此外,對人才的流動體系、評價體系、風清氣正的學術氛圍建設同等重要。
十步之內,必有芳草。在不斷吸引海外尖端人才回國的同時,還要保証現有培養人才包括外國留學生高端人才不繼續流失也很重要。
人才戰略是一個國家的核心戰略,但大量人才的流失,對正在轉型升級中的中國來說,顯然是一個值得重視的信號,絕非危言聳聽。亟需解決各種創新路徑,國家必須以更大的決心和誠意,出台更有力的政策舉措,吸引廣大出國留學人員回國或為國服務。 (王方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