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博採眾長

一戰成名:大批海外頂尖華人科學家撤回中國【2】

2013年06月07日14:55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近年,許多像施一公同樣著名的科學家開始回流中國。他們的回流帶著一個任務:重組中國的科研文化,改變用人為親和碌碌無為的現象,這些都是追求科研成果的最大障礙。

過去十年,中國投資在科研的資金正穩定上升,現在已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5%。美國正投入GDP的2.7%於科研之上,但中國的投入遠較其他發展中國家為高。

據兩名中國研究學者丹尼斯弗雷德西蒙(Denis Fred Simon)和曹聰最近發表的《人才與中國的技術優勢》一書裡表示,中國科學家因面對海外的競爭,面臨更大的壓力。過去十年,中國科學家所發表的學術論文數量,是他們每年所發表的論文數量的四倍。2007年,中國科學家的論文數量僅次於美國。就以正在冒起的納米科技研究而言,大約有5000名中國科學家投身於此。

2008年,佐治亞理工學院的一項研究顯示,不出十至二十年,中國將較美國更有能力把科研成果轉化為產品及服務推出巿場。

近年,許多像施一公同樣著名的科學家開始回流中國。他們的回流帶著一個任務:重組中國的科研文化,改變用人為親和碌碌無為的現象,這些都是追求科研成果的最大障礙。報道說,他們均受到愛國主義的驅使,以及他們希望成為改變的催化劑,並認為中國政府會支持他們。

「我覺得我欠了中國一些東西。」42歲的施一公說,「在美國,所有東西都幾乎已經建立了,但在中國,無論我做些甚麼,其影響都較在美國大十倍,甚至百倍。」

小琦給了我最多的驚喜,在於她的談吐如蘭從容得體的大氣,舉手投足之間都盡顯英國皇室獨有的高貴典雅的氣質﹔在於她年級輕輕,就斬獲多項世界級的科研大獎,在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英國觀眾和百分之一百都是英國評委的評判條件下,從英國本土人手中屢次搶過第一名的獎杯﹔在於盡管此時有多位頂級教授向她發出邀請,而她心理念念不忘的是她的祖國,和我聊得最多的就是,“吳老師,我回去的話,能為中國做點兒什麼?我想我該回去了。”

見到小琦之前,牛津的其他同學紛紛跟我介紹,“這個女孩是真正融入英國上流社會的中國人”﹔就連牛津大學介紹小琦給我認識的教授,對小琦也是贊譽有加,“她是我們牛津大學的驕傲。”

(注:本文轉載自“一戰成名-新浪博客”,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分享到:

(責編:吳楊)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