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07日14:55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近年,許多像施一公同樣著名的科學家開始回流中國。他們的回流帶著一個任務:重組中國的科研文化,改變用人為親和碌碌無為的現象,這些都是追求科研成果的最大障礙。 |
美國一向以其雄厚的科研實力引以為榮,但近年,海外頂尖的華人科學家回歸中國,正收窄中國與其他先進國家在科研能力上的距離。據《紐約時報》報道,中國決意運用其充裕的財政資源,以及日漸提升的地位,招攬在改革開放期間流失的頂尖科學家及學者回國,美國一項研究更指出,未來中國將較美國更有能力把科研成果化為產品推出巿場。2012年中國軍工科技迅猛發展令五角大樓震驚,這和大批人材回國分不開。
2008年,美國著名的馬裡蘭州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向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家、美藉華人施一公頒發了1000萬美元的科研資助。但美國學界並沒有對此感到驚訝。當時,從事細胞研究的施一公,在癌症治療的研究上開展了一條新的研究路線。他的實驗室佔據了大樓的一整層,並獲得每年二百萬美元的研究經費。
然而,令人感到驚訝及震撼的是,數個月后,歸化美藉、居住在美國18年的施一公,宣布放棄美國的一切,返回中國繼續進行科學研究。他回絕了千萬美元的研究經費,辭去了普林斯頓大學的職務,轉而任職北京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研究院副院長,現在,他已成為了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長。
施一公表示,「時至今日,許多人仍然未能了解為甚麼我會回到中國,特別是當我身處在這地位時,我放棄了一切。」
普林斯頓物理學教授羅伯特。奧斯汀(Robert H. Austin)說:「他是我們其中一顆明星。」他在電話裡表示:「我覺得這事是完全瘋狂。」
西方、特別是美國對於許多中國學者而言,仍然擁有著巨大的吸引力。但施一公以及其他著名科學家的回歸,象徵著中國正成功地以更快的速度縮窄與先進國家在科技上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