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08日08:19來源:京華時報字號:
摘要:這種戰略判斷和決斷,試圖弱化中美關系敏感程度,卻不掩飾雙方分歧及其潛在后果。 |
改變形式,是為了改變內容。其實,對話形式“輕鬆”,對話內容未必“輕鬆”。
6月初的一天,一個美國地方政府場所內,一名中國地方民營企業家告訴美方人員,他們(中美領導人)見面會討論“大事”,我們在這裡隻討論“小事”。
那一時刻,距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加州南部會面,還有不到一個星期。
那一場合,有美方當地政府官員以及商會和行業協會首腦。
同一天,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兩名白宮資深官員向媒體“吹風”,介紹中美首腦會晤日程,解答記者疑問,強調現在是奧巴馬第二屆總統任期初期,是中國新一屆領導人就任初期,雙方需要建立“工作關系”。
以往,中美首腦相互作國事訪問前,事務級官員密集交涉,談判決定議程、議題和各種細節,設想可能出現的情形﹔首腦會晤過程中,雙方翻譯各自詳細記錄交談內容,有時還會與對方核對文本,尋求澄清特定表述的語義。
這次會晤,大致分為4場,分別在美國西部時間7日下午和晚間,8日上午和接近中午﹔中間兩場設計帶有“私人”性質,即除了雙方領導人,其他參與者人數有限,議程相對“鬆散”,筆錄不求“完整”,力爭雙方“坦誠”,或許意味著“想說啥說啥”。
改變形式,是為了改變內容。其實,對話形式“輕鬆”,對話內容未必“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