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媒體集萃

陸銘:規劃都市圈也請遵循市場規律

2013年06月09日08:29來源:財經網字號:

摘要:我想再說幾句有關上海的話。前面說到,上海應該聯合周邊省份,盡早啟動“上海圈”的規劃。這個規劃宜研究未來上海的交通基礎設施如何向周邊城市延伸,上海和周圍城市的產業和功能如何分工協作,人口如何分布。

市場經濟體制下,一個都市圈的形成在本質上不是規劃出來的,如果有都市圈的規劃,它隻能起一個作用,那就是對由市場力量催生的都市圈形態作出預測,讓政府所提供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能夠適應都市圈的發展。

在中國,世界級的都市圈隻會有三個:長江三角洲都市圈、珠江三角洲都市圈和環渤海灣都市圈。這不是規劃的結果。在全世界范圍內,所謂世界級的都市圈一定是在經濟總量、人口總量和產業的引領性這三個方面達到一定量級的。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如果能夠產生三個世界級的都市圈,已經非常了不得,要知道,在世界上其他國家,堪稱世界級的都市圈屈指可數。

最樂觀地估計,上述三大都市圈如果在幾十年之后都達到“世界級”,就相當於以中國沿海地區的大港口為中心城市,產生了三個與日本的人口和經濟規模相當的經濟圈。除此之外,我無法更樂觀地預測中國能通過行政性的“努力”產生第四個世界級的都市圈。退一步講,如果這第四個世界級的都市圈能夠存在,它也隻會是在中國的內地,其中心城市一定不是沿海的大港口。但實際上,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鑒於參與國際貿易和制造業國際分工體系是如此之重要,一個地處內陸的大都市圈隻可能是區域性的,絕對不可能是世界級的。

世界級的大都市圈(如美國的紐約都市圈、日本的東京都市圈和英國的倫敦都市圈)通常都是以一個靠近海洋的大港口為中心城市,這是有規律可循的。大港口在國際貿易裡具有運輸成本低的優勢,從而成為出口導向型制造業的集聚地。之后,隨著大港口的生產成本越來越貴,這些中心城市逐漸轉變為金融、文化等現代服務業的中心,甚至等到都市圈內部制造業的比重已非常低的時候,大港口已經形成的人口規模優勢仍將維持其中心城市的地位,其對周圍中小城市的輻射力也不會削弱。

這些問題想清楚了,中國應該做的事,就不是去人為規劃出可與長三角都市圈、珠三角都市圈和環渤海灣都市圈相匹敵的另一個世界級都市圈,而是應該考慮如何讓沿海地區可能形成的三大世界級都市圈再上一個台階。

分享到:

(責編:吳楊、鄒雅婷)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