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媒體集萃

梅兆榮:用“德國鏡子”照日本態度

2013年06月17日08:24來源:環球時報字號:

摘要:為對歷史負責,德國向受納粹迫害者,特別是猶太人,提供經濟賠償或補償。並指出,納粹罪行是無法用金錢來補償的,但通過賠償有助於減輕受害者的痛苦。

德國和日本同是二戰侵略戰爭的罪魁禍首,但戰后的德、日領導人對二戰侵略罪行的態度卻迥然不同,本人曾在德國東、西兩部分學習、工作25個春秋,耳聞目睹戰后德國是如何“清算”二戰歷史和“戰勝”過去的,願為日本提供一面“德國鏡子”。

首先,德國歷屆領導人不分黨派,都明確承認希特勒德國發動侵略戰爭,並公開向受侵略國人民賠罪、道歉,請求寬恕。今年1月26日,即聯合國“國際大屠殺紀念日”前夕,現任德國總理默克爾還表示:德國“對納粹罪行、對二戰的受害者、特別是對大屠殺的猶太人受害者負有永久責任”,“我們必須正視歷史,確保我們做國際社會良好的、可信賴的伙伴,現在如此,將來也是如此”。

第二,對納粹頭目繩之以法,不允許否認第三帝國的大屠殺犯罪行為,並嚴防新納粹主義抬頭。德國重新統一之前,無論在東德還是在西德,都進行了非“納粹化”清洗,不允許納粹分子擔任公職。據統計,從1946年到1965年,西德有6115人、東德有12807人因納粹罪行被判刑。為防止納粹沉渣泛起和新納粹產生,聯邦德國先后頒布了一系列法律規定,包括禁止使用納粹的各種標志、口號和敬禮儀式以及具有納粹象征的符號、標語和徽章,取締新納粹組織。對同情納粹、對猶太人進行誹謗攻擊和惡意傷害者,或宣揚種族歧視,否認希特勒大屠殺行為者,可依法判處3-5年徒刑。

第三,教育青年正視納粹暴行和二戰侵略真相,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德國把學校歷史課列為培養年輕人確立正確歷史觀的主要途徑。例如,按照柏林州的教育大綱,為9年級學生歷史課編寫的《民族國家與世界大戰》一書,把分析納粹歷史作為重點,而為11年級至13年級編寫的當代史,要求通過學習使學生深入了解德國是如何走向納粹獨裁的,探討納粹是如何走上滅絕歐洲猶太人之路的,20世紀時德國社會為什麼會出現如此野蠻的狀態。

第四,為對歷史負責,德國向受納粹迫害者,特別是猶太人,提供經濟賠償或補償。並指出,納粹罪行是無法用金錢來補償的,但通過賠償有助於減輕受害者的痛苦。1953年,西德政府通過第一個戰爭受害者賠償法,規定凡在二戰中受到政治、種族和宗教迫害的,均可得到賠償。德國政府還同有關國家和猶太人組織簽訂一系列賠償協定。除政府賠償外,納粹時期曾強迫外國人和集中營囚犯做苦役的大公司,如大眾、寶馬、西門子等也進行賠償。

第五,尊重戰后國際協定,承認戰后邊界,放棄領土要求。1970年,聯邦德國與波蘭簽訂了《華沙條約》,確認奧得—尼斯河為德波永久邊界﹔1973年,與捷克斯洛伐克簽訂了《布拉格條約》宣布1938年導致納粹德國吞並蘇台德區並進而侵佔整個捷克的《慕尼黑協定》無效﹔1990年德國統一后,重申對鄰國沒有領土要求。

第六,走和平發展道路,置身於一體化的歐洲,接受其制約,以減少鄰國對德國重新崛起的疑懼。上世紀50年代,西歐國家從建立煤鋼聯盟開始推動西歐一體化,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制約預計將會重新崛起的德國,使它不再能威脅鄰國。德國領導人對此心知肚明,但還是接受了這種制約,並一再聲明德國不走“特殊道路”,將使自己成為“歐洲的德國”。幾十年過去了,德國以真誠悔過的言行取得了昔日被侵略國家的諒解和信任,成為歐洲一體化建設的中堅力量。▲(作者梅兆榮 中國前駐德國大使,本文節選自作者在由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國家安全政策委員會等單位聯合主辦的紀念《開羅宣言》發表70周年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

分享到:

(責編:吳楊)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