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博採眾長

章文:習近平給全中國留下的一汪清泉

2013年06月19日09:21來源:雜談中國字號:

摘要:正如人的美有外貌美和心靈美,城市的美也分形式和內涵。如果說環保和綠色是城市的外在美,那麼“以人為本”便是城市的內在美。我以為,一個城市隻有同時具備了自然美和內在美,才能稱為“美麗城市”。

近幾年來,“美麗城市”的評比活動此起彼伏,不少地方政府工作報告中也寫進了“美麗城市”的構想,“美麗中國”更是被寫進十八大報告。

在我看來,這當然是值得肯定的好現象。但頗具諷刺意味的是,正當中國大張旗鼓地宣傳“美好城市”之際,中國的大多數城市正在淪陷中,不是淪陷於地震等自然災難中,而是淪陷於人為制造的生態危機中:熱島效應突飛猛進,霧霾天氣籠罩上空,城市不僅僅只是鋼筋水泥的森林,而且日益變成一個毒氣罐,毒害著生活其中的人們的身體健康。

“美麗城市”首先當然是自然環境的美麗。如果人們眼裡看不到綠色,呼吸不了清潔的空氣,喝不上干淨的水,那麼這樣的城市肯定不能算是“美麗”的。

科學數據表明,空氣污染的源頭還是工業化。百年前被稱之為“霧都”的倫敦,以及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底特律、加州,都曾遭遇過類似的環境問題。歐洲花了近百年時間治理,美國則在前人的基礎上花了三四十年,才得以解決。

不幸的是,歐美國家的前車之鑒並未被中國記取。30多年來,“先發展再治理”的模式在全國各地暢通無阻,城市裡大興土木大干快上,當年的“深圳速度”(三天蓋一層樓)備受追捧,仿佛不在一夜之間把城市變個樣就是能力不強。內蒙古鄂爾多斯是新近的教訓,城市狂飆運動正在把鄂爾多斯新城康巴什變成“鬼城”。此外,大舉招商建工業園區更成為市長們的主要任務,不管什麼樣的企業,哪怕日排萬噸污水,隻要能給地方帶來GDP就行。30多年下來,經濟的確發展了,但付出的環境代價慘重,水質下降,霧霾深重,城市越來越不適宜人的居住。去過海南和雲南的人,常常感慨於那裡的藍天白雲,那裡的植物茂盛、綠意盎然,由此對自己生活的城市產生逃離的強烈願望。

環境污染容易治理難。淮河便是活生生的例子。從1994年開始,政府就重視並著手治理淮河的污染問題,持續近20年,投入人力物力不計其數,至今只是實現了“高污染水平上的初步控制”,淮河要實現“清澈夢”還有一段遙遠的路程。

5月份習近平在“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會上表態說絕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並提出要對越過“生態紅線”者進行“終身追責”。寫到這,我想起前些日子去千島湖參會的見聞,意外發現那裡的水還是那麼的清澈,那裡的天還是那麼的藍。欣喜之余不免困惑,千島湖何以能夠在舉世濁流中獨清其身?據淳安縣有關人士介紹,當年也有縣領導想工業強縣,結果被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叫停,才給淳安縣、浙江省、全中國留下這汪清泉。徜徉在淳安縣城裡,發現這裡的百姓過得很是滋潤,如畫美景和鮮美魚蝦就在眼前,還有那如織游客送來票子。淳安縣城千島湖鎮也因此被中國城市國際協會(CCIA)評為“中國宜居城市”。

但全國隻有一個千島湖隻有一個淳安縣,其他城市怎麼辦?在我看來,首要之務是減少城市的熱島效應。除了減少工業和車輛排放外,建筑材料的環保也相當重要。據生產水泥和混凝土的世界企業五百強——拉法基集團總裁樂峰介紹,整個城市二氧化碳排放總量中,建筑幾乎佔到了50%,這一比例遠遠高於交通和工業等領域。因此,拉法基在過去20年中,致力減少水泥的碳足跡,並承諾到2020年每噸水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較1990年減少33%。

分享到:

(責編:吳楊)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