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

晏揚:公布“調查失業率”值得稱贊

2013年06月20日12:53來源:中國青年報字號:

摘要:失業率不僅是宏觀經濟的一個“晴雨表”,而且是最重要的民生問題之一,“虛低”的失業率或“虛高”的就業率,不僅會對政府的經濟決策造成誤導,而且會阻礙民生問題的解決。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日前透露,為了和國際上多數國家的做法相對接,人社部已建議國務院,在已有的試點基礎上,將來適時向社會公布調查失業率。尹蔚民表示,調查失業率是各國普遍採用的統計方法,我國正在進行試點,並已試點較長時間了。(6月18日《新京報》)

失業率統計分為兩種,一種是調查失業率,另一種是登記失業率。目前我國採用的是登記失業率,即城鎮登記失業人數÷(城鎮從業人數+城鎮登記失業人數),它反映的是登記失業人數與適齡勞動人口之間的比例關系。登記失業率的最大問題在於,由於很多失業者並不會到有關部門登記,並且很多失業者不在失業登記范圍內,所以登記失業率往往遠低於實際失業率,從而造成就業率“虛高”的假象。比如2008年人社部公布的登記失業率僅為4%,而中國社科院發布的調查失業率為9.6%,兩者相差一倍多。

我國一直採用登記失業率,細究起來,應與此前的計劃經濟體制有關。在那個年代,每個適齡勞動人口是否有工作,政府部門都了如指掌﹔反之,人們要獲得一份工作,必須先登記以仰仗“組織”安排,所以登記失業率能夠准確反映真實失業情況。而在當今社會,人們找工作不再依靠也沒法依靠“組織”,登記就業率無法適應時代發展,需用調查失業率取代之。

毋庸諱言,對於失業問題,有關部門一度是有所避諱的,比如早年並沒有“失業”之說,而是把失業說成“待業”、“待崗”。我國早已步入市場經濟時代,為何仍一直沿用登記失業率,為何調查失業率試點已久而不推廣?除歷史因素外,其中恐怕也有避諱、粉飾之意——登記失業率低於調查失業率,面子上要好看一些。

眾所周知,失業率不僅是宏觀經濟的一個“晴雨表”,而且是最重要的民生問題之一,“虛低”的失業率或“虛高”的就業率,不僅會對政府的經濟決策造成誤導,而且會阻礙民生問題的解決,損害百姓權益,乃至影響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因此,在這個問題上容不得粉飾太平和“鴕鳥思維”,必須以求真務實的態度直面客觀現實。

人社部向國務院建議公布調查失業率,說明已經清醒認識到登記失業率之弊。調查失業率是通過抽樣調查取得失業率數據,盡管與實際情況同樣會有偏差,但它顯然比登記失業率更為准確,因而更有價值。從登記失業率到調查失業率,這一變化反映出一種求真務實的態度和作風,以及直面問題、解決問題的誠意和勇氣。我們寧可不要“虛高”就業率的“面子”,也要真實失業率的“裡子”。

分享到:

(責編:牛寧)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