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博採眾長

張敬偉:伊朗變天,變革有限【2】

2013年06月21日09:55來源:鳳凰博報字號:

摘要:變革總是好的,魯哈尼時代的伊朗走向何方,讓人期待。

改革必然要“確保伊朗核心利益”

65歲(生於1948年)的魯哈尼擁有英國的博士學位,他除了母語波斯語外,還精通英語、法語和阿拉伯語。他在改革派總統哈塔米執政期間,作為首席核談判代表,與法、德、英三國達成暫停核濃縮協議。

既是神職人士,又精熟於和西方談判,還有西方教育背景,魯哈尼看似矛盾的政治背景,恰恰給予其協調內政外交的綜合實力,讓伊朗在變革中重樹國家形象。但也正是這種復雜的身份背景,也確定了魯哈尼的變革是有限性的。

他當選后的“不會向西方低頭”,已經確定了他的變革目標不是與西方講和,而是在確保伊朗核心國家利益的前提下,與西方進行新型博弈。他不會放棄伊朗核計劃的立場,也許更讓西方有挫折感——這是伊朗和西方世界的結構性矛盾。這個矛盾不化解,又何談和西方改善關系,又如何和美國復交?

伊朗民主,是融合西方三權分立憲政和伊斯蘭教規的特殊體制。伊朗民主選舉,具有西方憲政的特點,但伊朗總統不僅向選民負責,最終還受伊斯蘭教規的約束。伊朗最高權力,掌握在精神領袖哈梅內伊手裡。作為神職人員的魯哈尼,可謂戴著雙重的鐐銬跳舞,隻能在政教合一的體制內執政。哈梅內伊的反美態度,伊斯蘭保守勢力對西方世界根深蒂固的偏見甚至是仇恨,決定了魯哈尼變革的空間狹小。世人隻曉得內賈德的強硬,殊不知也是伊朗政治特色的體現。

重建與西方的關系是有可能的

但哈塔米時代的談判經驗以及與西方合作的經歷是其優勢,若魯哈尼把握好伊朗核計劃的度,通過“六國”協商機制,開放國際原子能機構對伊朗核計劃的核查,消弭伊朗和西方世界的互疑,魯哈尼重建伊朗與西方國家的緩和關系是有可能的。在美國戰略東移和注重內政以及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現實下,魯哈尼在核計劃上釋放出足夠善意,美國和歐洲也許會重新評估對伊關系。

變革總是好的,魯哈尼時代的伊朗走向何方,讓人期待。

(本文觀點不代表署名機構立場)

(作者系大陸察哈爾學會研究員、香港天大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注:本文轉載自“張敬偉-鳳凰博客”,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分享到:

(責編:吳楊)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