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24日08:13來源:重慶晨報字號:
摘要:快樂不快樂,首先是個人的生活態度問題,但也是個社會問題。 |
日前,慈銘體檢聯合中國醫師協會、中國醫院協會、北京市健康保障協會在京發布《2012中國城市居民健康白皮》。白皮書顯示,感覺快樂的不足三成,不快樂的近七成,其中包括煩躁、沮喪、自卑、孤獨等情緒。大部分人在過去一個月內,被一種或多種負面情緒困擾超過5天以上。憂郁、生活及工作態度消極、疲倦感、對周圍事物缺乏興趣、創造力耗竭、突發恐懼等情緒頻頻發生。 (6月23日《健康報》)
“七成國人不快樂”———這是個讓人五味雜陳的調查結果。一者,中國人不快樂,是個令人失落的消息,當社會中的七成個體在說自己不快樂時,這說明國人確實過得不輕鬆﹔二者,“國人不快樂”作為一個事實,終於作為一個調查結果顯示出來了,下一步,如何讓國人變得快樂、幸福,則是整個社會需要思考改進的問題。這一點,又稍稍讓人感覺欣慰。
我們總有這樣一個印象:無論是社會輿論還是政府部門,似乎都更願意關注幸福而非不幸,更願意關注快樂而非不快樂,沒有針對性地去面對和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國人不快樂”作為一個社會現象被提出來,能夠幫助我們正視社會問題和群體生活現狀。
快樂不快樂,首先是個人的生活態度問題,但也是個社會問題。在《中國人,你為什麼不快樂》一書中,作者這樣分享,“關於快樂的傳說是:生命中那些珍貴的、稀缺的、不易得到的東西讓我們快樂﹔關於快樂的現實是:很多能讓我們快樂的東西往往是最容易被我們忽略的、細微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知足者,容易找到快樂﹔不知足者,往往因為“得不到”而痛苦萬分﹔有夢想或者追逐夢想的人是快樂的,夢想破滅者往往是不快樂的……但是,作為一個社會問題,我們在這裡討論的,更多的應該是一個群體現狀,而不是告訴廣大市民如何去調節自己的心態,如何在不幸中發現自己的幸運,如何去知足常樂。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每個社會和國家也都有自己的快樂指數。國人快樂與否,絕非是多愁善感的小問題,而是無比現實的大問題。在這裡,我們當然要找一找國人不快樂的原因,並且努力解決一些社會問題。
可以肯定的是,超高的房價、教育問題、醫療問題、食品安全問題、就業問題等諸多問題,都在不同程度上困擾著國人的精神狀態。而將全體國人的不快樂問題匯集起來,就是一張社會眾生相。政府要做的,是要在這張眾生相中,培養更多的笑臉,而不是增加更多的愁眉苦臉。這就需要政府真正以民生問題為重點,把當下社會中所有的民生問題一項一項解決好。做到這些,比在大街上追問“你幸福嗎”要有意義得多。
□王傳濤 (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