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24日16:20來源:時光網字號:
摘要:中國電影產業發展如此迅速,票房這個參考值變得越來越重要,不僅老板在談,電影人在談,媒體在談,觀眾也在談。張元在論壇上抱怨,自己經常遇到很多可笑的事情,“有些記者一張口就跟我談票房,我就反問,老板跟你什麼關系? |
銀幕數和票房數據年年增長,不斷有國產片成為票房黑馬,偶爾還會有電影公司來個海外並購……中國的電影業,看起來一片繁榮之勢。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免有人“心態大躍進”,意淫中國已是電影大大國。但毫無說服力的是,得出這個結論,往往隻有一個評判標准,那就是票房。
在今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各大論壇上,來自中外的電影人、制片人、公司老板等,就中國電影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一致的觀點是——繁榮只是表象,中國電影要達到昌盛的階段,還需要五年十年十五年的時間。而市場膨脹帶來的“唯資本論”,則是中國電影的潛在內傷。不少電影人呼吁,應該重塑我們的電影觀念,給優秀但不商業的電影一些空間。
現象1:心態大躍進——
票房可能在五年內趕上好萊塢,但要“逆襲”,十五年后再來談
今年上海電影節有一場產業論壇,設置的議題是“中國資本逆襲好萊塢”。在主持人的台本裡,有一個問題,要問華誼王中軍、博納於冬、小馬奔騰鐘麗芳等幾位老板,他們的公司會不會收購一些美國制作公司,甚至是大制片廠。不過令主持人尷尬的是,論壇剛剛開始,各位嘉賓就紛紛表示,看到“逆襲”這個話題很是吃驚(設計台詞:這是誰意淫出來的?),王中軍直言,“那只是個夢,離現實還是很遠的。”
就在連內行人也“看熱鬧”的時候,一份咨詢公司給出的數據表說明了一切。去年,中國的電影票房26億美元(170億人民幣),是美國的1/4,據中美業內人士預測,中國電影票房在五年內完全有可能趕上好萊塢。但是,對比電影產業規模,中國隻有34億美元,而美國900億美元,是中國的26倍。
易凱資本執行官王冉認為,“逆襲”這個詞有“東風壓倒西風”之意,中美兩國電影票房在不斷接近,加上萬達、小馬奔騰等對美國公司的幾起收購,造成了一種“中國已經是電影大國”的假象。但實際上,“逆襲是需要創造力、文化底蘊上的超越,現在無論是想象力、技術環節上,中國不是五年十年內就能趕上好萊塢的。”
去年,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和夢工廠合資,在上海建立東方夢工廠,老板杰弗裡。卡森伯格總是提醒他的中國搭檔,“中國經濟發展的這麼快,但是做內容不能這麼快,中方在創意這個核心的流程上一定要有耐心,用十五年的時間,讓電影能被全球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