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媒體集萃

新華網評:金融政策對調結構促轉型有何重大意義

2013年06月25日08:12來源:新華網字號:

摘要:從結構調整的角度看。隨著中國經濟成為第二大經濟體,尤其是到了這個發展階段,幾乎各項大宗商品的消費量和生產量,我國在世界上都是數一數二的。

  “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惠民生”是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中的重點和難點。弄得好,中國經濟上一個台階后,必將再進一步﹔弄不好,中國經濟也能上台階,但何時能再進一步就不得而知了。6月1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推出的八項金融政策,既是著眼當前,也是為下一步發展打基礎的措施。

  從經濟增長的角度看。中國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過去十年的大發展,增長的高速度已經舉世矚目。但是,發展到了今天,如果繼續採用大水漫灌,無差別、無限制提供資金,繼續推動市場慣性前沖,再有個三五年的高速度應該也沒什麼問題。但是,採用這樣的方法,不僅效率低、代價高,而且從世界各國發展的經驗看,當資金提供,市場容量到達極限的時候,其蘊含的風險也非常大。國家對此了然於心,因此這次會議把穩健貨幣政策放在頭上,有保有壓,信貸資金支持實體經濟,體現了對發展的未來和質量的重視。

  從結構調整的角度看。隨著中國經濟成為第二大經濟體,尤其是到了這個發展階段,幾乎各項大宗商品的消費量和生產量,我國在世界上都是數一數二的。但是,在“幾乎”之外的一些高附加值產品、一些關鍵產品上,我們又有著比較大的差距。怎麼辦?這次會議給出的辦法是:加大對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和服務業、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等的信貸支持﹔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嚴禁對產能嚴重過剩行業違規建設項目提供新增授信。這就是用金融的辦法,把過剩消減掉,把不足補上去。這比之以行政手段去調節,不僅成功的可能性會大得多,而且用市場調節的辦法去解決市場中的問題,所造成的沖擊也會小得多。

  從經濟轉型的角度看。我們談可持續發展,談生態已經談得很多了。但在執行中,我們能看到的卻是霧霾天氣的頻繁、氣候異常的加劇、人為的地下漏洞區,等等。我們的環境是還能支撐我們原來方法的發展,但還能支撐幾年呢?支撐的代價又是多大呢?光談不做或者做不到位是沒用的。通過調整金融支持的方向,通過支持創新,通過對金融系統本身的監督和控制,來推進經濟轉型,用調節錢的流向來保障可持續,是非常實在的一種做法。我們可以相信,用這個方式提高資金利用效率,實現緩慢的經濟轉型成功必然可期。

  從民生建設的角度看。這次會議的重視程度更是一目了然。“加大對‘三農’和小微企業等薄弱環節的信貸傾斜”,“將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試點擴大至全國,鼓勵創新、創業型中小企業融資發展”,“創新金融服務,支持居民家庭首套自住購房、大宗耐用消費品、教育、旅游等信貸需求,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擴大消費金融公司試點。”這些舉措體現了從金融服務的角度對就業、對中產階層、對普通居民的關心和呵護。這樣的關心,對於當前經濟低谷中的許多人會有較大幫助,也會對經濟的下一波繁榮帶來有力支撐。

  “世易時移,變法宜矣”。願這次金融政策的變化能為“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惠民生”這幅畫卷著一亮色。(作者陳江生系中央黨校教授)

分享到:

(責編:吳楊)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