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

葉檀:大學生有一定的失業率不是壞事

2013年06月25日14:22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有一定的失業率是好事,有助於維持社會競爭氛圍。沒有誰規定大學畢業就得找到工作,目前歐美經濟不景氣,博士后出站后找不到工作的比比皆是,別說大學生。

大學生從天之嬌子下落凡間滾入塵埃,隻用了短短十年左右的時間。

今年開始的五年,大學生進入史上最難就業季。今年6月17日,人社部部長尹蔚民在與大學生見面時介紹,根據測算,20-59歲就業年齡組人口將在2020年達到8.31億峰值。未來一個時期,我國仍將面對巨大的就業增長壓力。我國高校畢業生數量今年增加到699萬人。未來5年,高校畢業生就業規模保持在年均700萬左右,約佔每年新進人力資源市場勞動力的一半,且這一比例將進一步提高,再加上中等職業院校畢業生、城鎮未能升學的初高中畢業生和退役士兵,總量近1600萬人,我國青年就業壓力巨大。

每年新增青年就業人口就達到1600萬,相當於一個中等國家的規模,數字驚人。更驚人的是,最難就業季將延續五年,五年之后如何,取決於經濟發展、行業分工現狀,目前不得而知。

有一定的失業率是好事,有助於維持社會競爭氛圍。沒有誰規定大學畢業就得找到工作,目前歐美經濟不景氣,博士后出站后找不到工作的比比皆是,別說大學生。

但失業率超過一定程度,是經濟緊縮的明顯標志,應該引起嚴重關注。失業數據是美聯儲制訂貨幣政策的核心參考數據之一,失業數據的准確與否曾引起民主、共和兩派的大爭論。據聯合國《全球青年就業趨勢報告2013》數據顯示,預計2013年全球將有7340萬(約12.6%)年輕人無法就業,這一數字非常接近2009年危機時的峰值。2007至2013年間,未就業青年人數增長了350萬。今年歐盟統計局5月31號發布的最新統計報告顯示,今年四月份,歐元區17國的失業率再創歷史新高,青年人中每4人就有1人失業。在南歐諸國,就業形勢惡化到可怕的地步,希臘青年人的失業率達到了62.5%,西班牙為56.4%,葡萄牙42.5%。

中國沒有發生經濟危機,卻發生“就業危機”,是就業觀念、經濟結構轉型過慢的惡果。

中小企業、第三產業是吸納就業最重要的途徑,卻深受鄙視。

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司司長鄭昕曾表示,我國中小企業達到1023萬家,佔企業總數99%,提供了城鎮80%的就業崗位。此次尹蔚民部長也強調,第三產業每增長一個百分點,能夠帶動近70萬個就業崗位。我國第三產業的就業比重佔36%,遠低於發展中國家平均50%-60%水平,更低於發達國家80%-90%的水平,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還很落后,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

中小企業與服務業聞著香吃著臭,大學畢業生視之為畏途。根據智聯招聘的崗位競爭指數顯示,2013年,北京崗位競爭指數達到96,即一個職位有96人投遞,相比而言,2012年為84、2011年為81。2013年北京地區不同性質企業的應屆生崗位競爭指數由高到低依次是:上市公司、國企、合資、事業單位、外商獨資、股份制企業、民營企業。民營企業雖然崗位佔比最高,但是崗位競爭指數最低,相反,報考國企、公務員,一再受到青睞。在教育部主辦的就業引導網站上,高校就業引導典型案例仍大量強調國企、機關就業。

大學培育出來的畢業生鄙視民企,羨慕低風險穩定回報的工作,缺乏進取心與風險承受能力,靠這樣的群體推動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簡直是與虎謀皮。這些投機的高等院校畢業生鑽頭覓縫進入體制內,很有可能成為對權力收益、對體制紅利最貪婪的一群,因為,內行管內行、一管一個准﹔內行卡內行,一卡一個准。

通過大學生就業可以倒推,中國的中小民營企業經歷了怎樣痛苦的、被鄙視的過程。

從理論上來說,分工越細就業崗位越多,但專業分工長期處於粗糙狀態,如按摩、理療,沒有上升空間,成為低端服務的代名詞。而高端金融、法律服務,需要重重審批,進入不易。

社會分工細化,一些原先沒有的崗位紛紛出爐,比如星級飯店除虫師、文娛金融專業人士、房價評估師、中老年人護理師等等,需要的人數以幾十萬甚至上百萬計——結果不容樂觀,擇業市場出現雙向不對等,大學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有社會需求的工作找不到合適的人——大學經歷沒有讓一些人學會創業與腳踏實地,而為解決教師工作而設置的專業,就是誤人子弟。《廣州日報》報道,華南理工學子通過調研發現,受訪學生中,有七成人工作五年內至少跳槽兩次,很多企業表示“不能忍”。而業內資深人士對於混水摸魚、眼高手低的畢業生,學會敬而遠之。

大學畢業生存在一定的失業率,將成為長期趨勢,也是國際慣例,沒什麼大驚小怪。如果能夠倒逼出中國教育模式的改革,能夠讓我們更尊重民企,更尊重市場,更尊重專業分工,那麼,謝天謝地。

(注:本文轉載自“葉檀-新浪博客”,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分享到:

(責編:牛寧)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