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26日09:37來源:新浪博客字號:
摘要:目前的“錢荒”是暫時的,暴露出的問題已引起中國政府的高度重視。在最近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強調要優化金融資源配置,用好增量、盤活存量,更有力支持經濟轉型升級。 |
“錢荒”的深層次原因在於近年來金融業特別是銀行的無節制擴張,金融業的改革與監管遠遠滯后於金融業的迅速發展,金融體系的發展及其運營管理體制已經嚴重脫離了實體經濟發展的需要——中國經濟“不差錢”,缺的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完善的機制和體制保障﹔中國股市“不差錢”,缺的是信心和完善的投資者保護機制
近期以來,資金市場的“錢荒”問題愈演愈烈,市場流動性頻頻告急。6月20日的最新數據顯示,上海銀行間利率再次全線上漲,達到驚人的13.44%,該數值已創下歷史新高。就在銀行間市場“錢荒”的同時,滬深股市全線下跌,投資者開始紛紛減持手中資產,股市資金流出明顯增加。債市也陷入了“錢荒”的困境,繼農發債流標之后,新發的9個月期國債重蹈覆轍。人們不禁要問:中國真的陷入流動性緊縮的“錢荒”嗎?
中國經濟“不差錢”
近期央行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5月份M2(廣義貨幣供應量)的同比增速依舊高達15.8%,新增信貸量仍然高企,人民幣存款余額也已經逼近百萬億元的大關,1-5月社會融資規模達到9.11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了3.12萬億元。從5月末的人民幣貸款余額看,這一數據為67.22萬億元,同比增長14.5%﹔而1至4月份金融機構外匯佔款增量高達15097.41億元,月均增量約3774億元,而去年全年金融機構外匯佔款新增總額也不過4946.47億元。這意味著,整個銀行體系的存量流動性依然處於高位,所謂的資金緊張是結構性的。
現實中的貨幣供應量也很充裕,不少機構和個人依然出手闊綽,大量購買各類銀行理財產品和信托產品,國內房價居高不下,交易活躍,國外房地產市場的中國買家蜂擁而至,社會游資搶購黃金被套,仍在積極尋找投資機會,民間借貸依舊活躍。
改革與監管遠遠滯后
一方面,數據和現實情況說明,中國經濟“不差錢”﹔另一方面,銀行缺錢,股市缺錢,中小企業缺錢。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目前的“錢荒”?從表面上看,目前的“錢荒”是由於臨近月末季末年中,存款准備金率的繳存、財政存款的上繳、企業分紅以及銀行年中考核等多種因素疊加,使得資金緊張程度加劇。此外監管部門強化理財產品監管以及加大對跨境套利交易的監管,也導致各銀行需要增加資金以滿足合規要求。但從根本上看,目前“錢荒”的深層次原因在於近年來金融業特別是銀行的無節制擴張,金融業的改革與監管遠遠滯后於金融業的迅速發展,金融體系的發展及其運營管理體制已經嚴重脫離了實體經濟發展的需要——中國經濟“不差錢”,缺的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完善的機制和體制保障﹔中國股市“不差錢”,缺的是信心和完善的投資者保護機制。
嚴重脫離實體經濟發展
近年來,國家為刺激經濟增長注入的資金其實並沒有都投入到實體經濟當中,大量的資金只是在金融體系內部“空轉套利”,不斷通過杠杆投資和期限錯配套取利差,資金在各個金融機構間循環往復獲取利潤。除此之外,具有規模優勢的國有企業以及一些過度圈錢的上市公司更容易以較低的成本獲得資金,從而使其能通過委托貸款等方式進行套利,由此導致資金的重復計算,進而導致社會融資總量的虛增。近幾年的新增貸款大部分並不是從傳統信貸渠道流出。央行統計數據顯示,去年有大約一半的新增貸款是通過信用証、租賃或其他非正式貸款的方式發放的,這就是近年來越來越多被人提到的“影子銀行”(金融體系中可以發放貸款但卻難以監管的部分銀行業務)。影子銀行規模的無限制擴大,既擠壓了實體經濟急需的資金,也不斷累積著巨大的金融風險。
由此可見,目前的“錢荒”並不是貨幣政策收緊所導致的,而是過去幾年金融體系借助國內外寬鬆的貨幣政策環境,脫離實體經濟盲目發展,金融資產過度膨脹在一個時間點的集中爆發。
不可否認的是,眼下中國的“錢荒”多少也與美國擬逐步退出量化寬鬆政策導致熱錢流出的預期有關。美聯儲的量化寬鬆政策已經見效,目前美國經濟復蘇跡象比較明顯,逐步退出量化寬鬆是必然的選擇。而一旦美國實施量化寬鬆退出戰略,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以及資產價格必會受到新一輪沖擊。對此,世界各國要有充分的准備,不能因為暫時的“錢荒”而釋放流動性,從而導致更大的損失。
要“用好增量、盤活存量”
目前的“錢荒”是暫時的,暴露出的問題已引起中國政府的高度重視。在最近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強調要優化金融資源配置,用好增量、盤活存量,更有力支持經濟轉型升級。未來如何“用好增量、盤活存量”,將是中國金融體系改革與發展需要破解的大課題。
首先,要持續加強流動性監管。在這場被稱為中國銀行業“歷史最嚴重資金短缺”中,央行並沒有施以援手,打破了市場關於央行“放水”的慣性期待。這或許反映了新一屆政府應對金融風險隱患的強硬姿態,意在整頓社會融資規模過快擴張與銀行同業業務期限錯配風險,倒逼銀行加快其去杠杆和去“影子銀行”的進程,引導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希望央行能在這場博弈中不妥協、不動搖、不手軟並持續加強流動性監管,在保持貨幣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前提下,逐步實現由簡單的數量調控轉向質量和結構的優化。
更有力地支持經濟轉型升級
其次,對待“影子銀行”治理要從源頭入手,更多地把不透明的“影子銀行”轉化為貨幣市場共同基金和商業票據市場。此外,要降低地方政府高杠杆擴張和融資沖動,改變大量資金體外循環,真正把金融活水引入到實體經濟,更有力地支持經濟轉型升級。
第三,要加快利率市場化改革。目前中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不大,貸款是半市場化定價,對大企業,基本上是按照基准利率辦,對中型企業往往就開始往上浮動,對於部分能夠貸到款的小企業,有些上浮到基准利率的好幾倍。目前我國的息差超過3%,遠遠高於西方國家的平均水平。未來,應該採取實施差別化的信貸政策,促進銀行之間的良性競爭以及與實體經濟的良性互動。
第四,進一步改革和完善金融體制,破除金融市場的壟斷性,促進民間資本進入,建立多元化的資金供給體系。
第五,改革銀行現有考核和評價體系,建立有激勵和約束的長效機制,綜合採取政府支持與社會扶助等多項措施,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作者為同濟大學財經研究所所長、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
(注:本文轉載自“石建勛-新浪博客”,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