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

兩岸四地青年就業比較:"拼關系"有風險

2013年06月29日09:02來源:參考消息網字號:

摘要:“最難就業年”一詞在媒體報道和坊間議論中,悄然升溫。對於內地象牙塔的學子而言,職場就如同江湖一般紛繁復雜,其實,台灣和港澳的應屆學子們也在經歷“初闖職場江湖”的種種。而隨著兩岸四地交流互動增多,跨地就業也成為一種選擇。

兩岸四地青年就業比較:拼關系有風險好工作異同

林敏,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台灣人,現在在一家外資律師事務所實習

黃蔚,2011年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現在在香港工作

 

中新網北京6月29日電 2013年內地高校畢業生達到699萬人,這些“社會新鮮人”走出象牙塔加入就業大軍﹔與此同時,香港整體失業率維持在3.5%的較低水平﹔而在台灣,馬英九指出,6月是大學畢業季節,失業率將會比其它月份來得高,台當局將密切關注。

內地千軍萬馬擠考公務員早已不是新鮮事﹔“拼關系”則成為一種引發爭議的現象﹔而選擇“北上廣”還是回到“二三線”,這樣的糾結困擾著不少人。香港、澳門、台灣的社會新鮮人是否也會遇到同樣的問題,有著同樣的困惑?

“背景不會永遠有用” “拼關系”其實並不容易

在採訪中,記者發現,大部分被採訪的兩岸四地青年以平常心看待“拼關系”現象。

“拼關系”無可厚非,“拼關系”也是一種機會,內地研究生、剛剛入職知名私立中學的Eva如此說道。他對於“拼關系”沒有太多的異議。

在香港從事媒體工作的黃蔚認為,“拼關系”哪裡都會有,“不過,相較於內地而言,香港的整體情況還不錯,香港職場比較公平,即使出身較差,隻要有能力也能找到好工作,可能‘拼關系’氛圍要比內地淡很多。”

出生於澳門的Sophia和Johnson也表示理解“拼關系”現象,“靠關系的情況哪裡都會有,但在澳門不是太公開。”他們解釋這或許因為法律制度的完善,“在澳門,要靠打通關系辦成事的現象越來越少了。”

剛剛從香港浸會大學畢業的內地學生Linda對“拼關系”有更深的認識,她對中新網記者說,“拼關系”在求職初期相對重要,“這意味著你進入一個單位的門檻可能較低”﹔不過倘若要在單位獲得重用或賞識,還需要本人工作能力和工作態度出類拔萃,“關系和背景不可能永遠有用”。

與她有同樣觀點的是就職於福州市皮膚病防治院的台灣醫生陳柏叡,他指出,“拼關系”其實並不容易。拼關系的人最終還是要靠自己,“創業容易守業難,人這一生有多少錢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目標。”

來自台灣的亞洲巔峰領導力首席導師潘俊仁老師則認為,評價“拼關系”現象的對與錯,其實沒有太多實質意義。“拼關系”之所以在台灣很難扎根是因為現在的台灣社會更加鼓勵創新,讓很多年輕人羞於“拼關系”。另一方面,台灣的媒體也很發達,一旦有人被爆“拼關系”或者是“拼關系”,那麼相關人士就可能受牽連。

“穩定生活蘊藏風險” “鐵飯碗”非港台學生最愛

除了“拼關系”,在內地,畢業生爭相追求“鐵飯碗”也一直是輿論關注的焦點。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的北京女孩Maxine對中新網記者說:“我能理解當公務員的同學,但大部分時候我也不羨慕他們,因為看似不變的穩定的生活,實際上是最不穩定的。”“世界一直是在變的,以后的情況誰也說不准,所以有真才實學才是‘硬通貨’”。

在香港,公務員也有著誘人的薪酬待遇,但卻沒有形成報考熱。這其中的緣由何在?香港商人黃國鎮解釋說:“香港對公務員要求很高,需要具備很多硬性條件﹔公務員雖然穩定但是很辛苦,也沒有特權,不如在企業自由,所以很多香港學生不會選擇報考。”

分享到:

(責編:牛寧)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