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

信力建:“海外日本”正在悄悄崛起【2】

2013年07月02日09:17來源:鳳凰博報字號:

摘要:明乎此,我們就不難判斷釣魚島在日本經濟譜系中,不過是“芝麻”而已——隻要日本本土經濟穩定,海外這個“西瓜”如舊,日本世界經濟大國強國的地位就不會動搖。中國呢?

日本企業於是開始大量購買美國企業或在美國開設工廠。日本的經濟結構也因此發生重大變化,由商品輸出開始轉向資本輸出。“廣場協議”簽定后,日本的對外直接投資額迅速飆升:從1986年的220億美元迅速上升到頂峰時期1989年的675億美元。在1986年到1991年的5年時間裡,日本海外投資總額達到4000億美元。這一時期,日本是全球最大的對外直接投資國。到了1998年,日本的海外淨資產余額超過了1萬億美元,成為令人羨慕的“世界首富”。另外一項統計顯示,在1985年到1990年間,日本企業超過500億日元以上的海外並購案有21起——18起是針對美國公司,3起針對英國公司。在這21起大型並購中,日本企業收購了8家美國或英國的制造工廠、2家制藥企業、2個礦山、3家銀行保險機構、3個影視企業以及3個不動產。3起著名的不動產收購案是:1988年,日本不動產公司斥資2880億日元收購英國洲際飯店﹔1987年,青木建設用1900億日元收購美國威斯汀飯店﹔1988年,三菱地所以1200億日元收購並控股美國洛克菲勒中心。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在確保資源供應方面而做的對外投資。日本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國家,早在6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的產業結構轉移到重工業和化工業,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個工業大國,亦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原料進口國。目前,日本對於海外資源的依賴度超過90%。為了確保能源、資源的長期穩定供應,日本開始採取“融資進口”與“開發進口”的戰略。所謂“融資進口”,就是通過向對方提供開發資金貸款來確保資源進口﹔所謂“開發進口”,即投入資金、技術和人才來從事資源的勘探和開發。可以說是包括資源的勘探、開發、精煉、加工和運輸等內容在內的“垂直型交易”。日本進行海外資源並購多依靠三菱商社、伊藤忠商社、丸紅商社、三井物產商社等這些商業色彩濃厚的多種經濟成分的組織。這些商社以資本借貸的融資形式與資源國簽訂長期供應協定,確保資源供應的穩定性和價格方面的優先權。參股但是不參與資源國的資源開發和生產,在享受資源增長紅利的同時,避免陷入當地就業和土地糾紛,盡量回避勞資雙方矛盾,並且可以規避政治的影響。

在佔有海外金融市場方面,日本也有大手筆。受金融危機沖擊,歐美銀行不振,這為日本金融機構並購提供了良機。主權財富基金在此次金融危機中亦是華爾街的主要資金來源之一。但相對於被動投資的主權財富基金,日本企業的並購更加主動,也更加具有戰略性。而相對於90年代,這一時期的日本金融企業更加成熟。2008年7月份,日本最大產物保險商東京海上宣布,約以47億美元收購美國保險集團費城統一控股公司。8月份,三菱UFJ則全面收購了美國加州第一銀行(UNBC)。真正的大戲在9月底開演。9月22日,野村出資2.25億美元,力壓競爭對手英國的巴克萊銀行,並購雷曼兄弟公司的亞太、歐洲和中東法人。同一天,三菱UFJ宣布收購美國第二大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

日本以彈丸小國能如此走向在海外佔領海外,原因當然很多。我們不妨羅列一二:首先,是企業的經濟去政府化。不管是美國還是澳大利亞,在評價日本企業的投資時都高度認同一點,日本企業的對外投資是私人企業的投資,是商業性的投資。而中國企業在海外的形象是在全球爭奪資源。在投資策略上,日本企業往往不投資行業最大企業,而是投資其競爭對手甚至中小型企業。投資時並不追求控股,往往隻佔5%~10%的股份。其次,是注重改善形象。日本公司注重利用智庫和新聞媒介來塑造公司形象。它們試圖通過與智庫、記者和前政府官員等三方合作的方式塑造當地政府對日本投資的主流意見。日本企業向研究機構提供引導性的研究支持,在教育方面提供長期的公益性支持等。也因此,日本公司努力將自己整合到所投資的當地社會。日本公司成功緩解那種認為它們投資只是為了給從日本出口產品開辟銷售渠道的擔憂。在世界各地,許多日本公司都在為地方的社區建設貢獻力量。從小聯盟棒球隊到兒童癌症研究中心,日本公司向各類地方機構捐助了成百上千萬美元。再次,是抱團合作。日本企業能夠主動、有序地融入海外市場。日本企業的協調性強,相互抱團,互相搭台。日本企業甚至可以聯合起來,買下資產后再悄悄分配。回顧一下日本和韓國近30年經濟外向型發展的進程可以看到,日本、韓國在國內競爭非常激烈,但他們在海外市場就攜手合作。不像中國,互相殺價,殺得最后出口利潤變得如同雞肋,影響企業發展。為此,他們非常注重市場研究。日本企業對市場進行細致的分析。日本學者服部更是進一步提醒日本企業要注意被投資方的落后方面,以獲取更大利益,盡可能規避風險。事實証明,日本企業所做的文化、政策研究,以及對本土人力資源的利用取得了豐厚收益,也避免了企業進軍國外可能陷入的盲人摸象式的尷尬。最后,是金融支持。日本的金融機構,企業走到哪兒,他們就跟到哪兒,為企業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優勢大大超過中國。

明乎此,我們就不難判斷釣魚島在日本經濟譜系中,不過是“芝麻”而已——隻要日本本土經濟穩定,海外這個“西瓜”如舊,日本世界經濟大國強國的地位就不會動搖。中國呢?即使有了釣魚島這個“西瓜”,又能保障自己成為真正的世界大國強國麼?

(注:本文轉載自“信力建--鳳凰博客”,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分享到:

(責編:吳楊)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