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

信力建:“海外日本”正在悄悄崛起

2013年07月02日09:17來源:鳳凰博報字號:

摘要:明乎此,我們就不難判斷釣魚島在日本經濟譜系中,不過是“芝麻”而已——隻要日本本土經濟穩定,海外這個“西瓜”如舊,日本世界經濟大國強國的地位就不會動搖。中國呢?

中國與日本的釣魚島之爭,幾乎到了兵戎相見的地步——給人的印象是:釣魚島對中日兩國的國家興盛民族復興,至關重要,得釣魚島者生,失釣魚島者死。換言之,對國家層面的意義而言,釣魚島是西瓜,不是芝麻。

然而,這只是一種印象——或者,不如直接說,是一種假象。就日本而言,決定其國家興盛的不是小小的釣魚島,而是它在海外龐大的經濟實力,這才是日本之所以是日本的根本所在,這才是日本的“西瓜”!

長期以來,我們有個誤點,那就是認為日本已陷入經濟衰退期——所謂“日本經濟衰退20年”。其實,這如果不是我們國人的自我安慰的話,就是日本自制的一個煙霧彈。事實上,這二十年來,日本的海外資產,已經超越本土1.5倍,日本在海外已經另造了一個日本——海外日本。不妨來看一些數據:2005年,日本人均GDP逼近4萬美元,高居世界前列。日本海外淨資產年增長神速,“海外日本”悄然打造成功……日本財務省公布的數據,2010年年底,日本政府、企業、個人投資者持有的海外資產總額為563.526萬億日元(約合6.88萬億美元),日本持有的海外淨資產為251.495萬億日元(約合3.07萬億美元)。2010年日本的海外淨資產是1986年(1804億美元)的17倍,是1991年(3831億美元)的8倍,是2000年(1.109萬億美元)的2.8倍。現今,日本掌握了大量海外礦山,同時又是“城市礦山大國”,金銀等貴金屬擁有量世界第一﹔日本被稱為“國民酷值”(文化產業)第一的國家﹔2009年4月,英國《經濟學家》公布日本創新力全球排名一﹔2011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公布了各國人均壽命排行榜,日本名列第一。日本持有海外淨資產已連續19年稱冠全球。2009年日本的GDP為5.07萬億美元,日本的海外淨資產相當於GDP的58%!2010年,日本對中國的貿易出口金額達到13萬億日元,創下了歷史最高紀錄。

所以,我們評價日本經濟實力,不能隻看其其國內國內生產總值——GDP,而應該看其國民生產總值(即國內生產總值加該國國外生產總值)——GNP。中國在GDP上超越了日本固然可喜,但在GNP上依然落后於日本。對此,日本問題專家唐淳風有這樣的說明:“看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不能光看GDP,海外企業的收益和海外資產的收益也是重要指標。就像一戶農民,你不能光看他田裡種糧的收獲,還得看他兒子在外打工、經商、辦企業的收入。不能光看他鄉下的土磚房,還得看他在城裡買的小洋房、門面房和工廠廠房。”

事實上,日本的對外直接投資始於上個世紀70年代。隨著1985年廣場協議簽署后,日本的對外投資也在這個時期急劇擴大。到了1996年,日本企業的境外投資、在境外法人的當地產值規模甚至超過了日本的出口總額。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當時日本企業的出發點是規避貿易壁壘,降低生產成本。日本在二戰后經歷了十年的黃金時期之后,工資成本和地價持續上升,企業的成本壓力隨之一路上升。當時日本秉持貿易立國的發展戰略,隨著出口不斷增加,發達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這樣通過在國外投資建廠可以降低生產成本,進而規避貿易保護。這一時期日本對北美制造業的投資顯著增加,主要目的是為避開日本與北美國家之間的貿易摩擦。此外,由於日本國內資源匱乏,確保資源的穩定供應成為保障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因而為獲取資源而進行的海外投資持續增長。

從其路徑而言,1980年代之前,日本對亞洲和拉美地區發展中國家或經濟體以勞動密集型產業投資為主,旨在實施本國邊際產業轉移﹔之后,演變成以獲取市場和利用當地廉價勞動力為主要目的的市場導向型投資。1980年代,日本對北美和歐洲進行的資本和知識密集型產業投資,則以獲取當地市場准入為主要目的。制造業的對外投資,避免了本國勞動力成本上升和日元升值的壓力,也造就了日本制造企業的國際競爭力。這期間,不能不提及日本海外擴張的最大動力——日元升值:1985年9月,OECD七國財長與中央銀行行長在美國廣場飯店簽訂“廣場協議”,決定美元對世界其它主要貨幣的比率在兩年內貶值30%,以此逼迫日元升值。在隨后的10年裡,日元兌美元比率由250:1升至87:1,升值將近3倍。

分享到:

(責編:吳楊)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