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04日08:36來源:聯合早報網字號:
摘要:10年來中國經濟的結構性變化,已經使就業壓力顯著下降,各行各業的工資上漲就可以印証上述趨勢。當前環境非常有利於建設更強大、更穩定的經濟。這符合李克強的希望,也符合中國之所需。 |
中國的經濟增長放緩,已經成為所有人的話題。去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創13年來的新低,至今尚未出現任何好轉跡象。但中國總理李克強認為,這一趨勢實際對經濟發展有利,因為它能刺激中國推進結構改革,實現確保GDP平衡穩定增長的長遠目標。
各界近來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評估充滿了悲觀情緒。世界銀行在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將2013年中國的經濟增長預測從8.4%調降至7.7%。此外,最新公布的央行數據顯示,中國各銀行5月信貸總額僅增加了6660億人民幣(約合1080億美元)——較之去年同期出現了約1350億人民幣的降幅。
但單純提高信貸額度恐怕無濟於事。鑒於2008年來的大規模刺激政策,已經使中國未償還貸款接近GDP的兩倍,新增貸款主要並未進入實體經濟,而是用於償還舊賬。因此,未償還貸款余額並未上升,恐怕更值得關注。
近年來,對房地產行業管制從嚴及從緊的貨幣政策,已經導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從2008年以前的年均超過25%,下降到今天的20%左右。此外,中國欠發達的東部地區,增速為全國平均增速的一半不到。結果導致佔中國GDP近半壁江山的工業增加值增速放緩,從繁榮期20%的平均增速,下降到2010至2012年的不到10%和今年一季度的7.8%。
因此,恢復中國GDP增長的關鍵,是讓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至少回到25%的水平。新一輪刺激政策能即刻調動中國的過剩產能和未充分利用的經費(比方說已經完工的不動產資產),重現年度GDP9%的增速。
但中國新一屆領導班子願不願啟動新一輪增長刺激計劃,取決於李能容忍GDP增速下滑到何種程度。因為沒有任何跡象表明,中國領導人會改變當前的貨幣政策,有些經濟學家預測,除非GDP增速滑落到7%以下,李將不會採取任何行動。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曾於6月初通報美國總統奧巴馬,為確保結構改革支持經濟穩定可持續發展,中國主動將經濟增長目標調降至7.5%,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李克強尚未採取刺激措施。鑒於中國前總理溫家寶已經在推行上述改革,后因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爆發,被迫推出4萬億人民幣刺激計劃而中斷,習近平的講話表明,新一屆政府將力求恢復2008年前的經濟基本面。
2005年曾經出現人民幣升值勢頭,東亞其他快速增長經濟體的經驗表明,貨幣升值可以刺激政府和企業推行結構改革和產業升級。但官方固定資產投資隨后的大幅增加(僅2009年一年增幅就達到32%),延緩了結構改革的步伐,導致更為嚴重的產能過剩和房地產泡沫問題。
無論多麼痛苦,政府現在必須消除2008至2010年因刺激計劃導致的過度投資。這意味著在允許經濟持續放緩的同時,保持宏觀政策面相對偏緊,從而迫使地方政府及企業部門找到新的增長點。
外來沖擊和內在的工資上漲壓力,可以對政府和企業推行結構改革構成有力的刺激。比方說,人民幣升值從2004年起,就開始影響以出口為主的中國沿海地區。在經濟放緩導致眾多廠商加速向內陸省份或鄰近國家搬遷時,沿海地區開始呼吁擴大開放、深化結構改革和產業升級。
李克強僅容忍經濟在一定程度上放緩,是因為GDP增長低於8%不僅無助於完成結構改革,還有可能導致社會動蕩並損害中國經濟。而如果就業壓力達到像20世紀90年代那樣的嚴重程度,則經濟持續放緩無疑會引發政府干預。
但10年來中國經濟的結構性變化,已經使就業壓力顯著下降,各行各業的工資上漲就可以印証上述趨勢。當前環境非常有利於建設更強大、更穩定的經濟。這符合李克強的希望,也符合中國之所需。
(張軍 上海復旦大學經濟學教授兼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原標題:李克強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