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

廉思:80后、90后,中國的“拐點一代”

2013年07月04日14:00來源:光明日報字號:

摘要:在改革開放大潮中成長起來的80后、90后,趕上了一個社會大轉型、國家大發展的拐點時代,他們稱得上中華民族歷史上“拐點一代”,必將深刻影響中國的現代化進程。

當代中國正在經歷三個重要的拐點,預示其發展階段的根本性變化。第一個是以勞動力無限供給特征開始消失為標忠的劉易斯拐點﹔第二個是以人口撫養比的止降反升為標忠的老齡化拐點﹔第三個是以中國內地城鎮化率突破50%為標忠的城鎮化拐點。這三個拐點的同時出現,是中國發展進程中的重大指標性信號,對當代青年具有非同尋常的深遠意義。

—、劉易斯拐點——由生產型社會化向教育型社會化轉變

劉易斯拐點的到來,意味著勞動力無限供給的特征逐漸消失,預示著支撐我國經濟30余年高速增長的豐富勞動力開始變得稀缺,要繼續保持經濟高速增長,必須轉變產業結構,提高技術水平。這必將對勞動者知識技能的要求提高,導致青年所必需的學習期延長,參加工作的時點推后,一個人的青年期更長時間將在學校度過。青年期的這種變化,即從主要與工作直接結合或者至少與工作相聯系的生活方式轉變為以學校為主的生活方式,必然會影響青年的人生發展、行為傾向,以及他們的社會態度,令他們的社會化方式從生產型轉向教育型。

生產型社會化是在單位或企業內從事工作時實現的,而教育型社會化是在學校或其他培訓機構中實現的。這兩種社會化除了實現地點不同之外,還有實際經歷的不同,而且與社會的關系也不同。就生產型社會化而言,隻要是參加工作,即使是最微不足道的工作,也是與他人、社會發展具體的關系﹔而在教育型社會化中,與社會和他人的關系卻是抽象的,對社會的理解“應然”成分大於“實然”成分,有更多回旋余地和更少限制,但同時個人的社會整合能力遭到削弱,乃至喪失。因此,劉易斯拐點導致的教育型社會化不僅使工作經歷在青年社會化中所起的作用日益縮小,而且會使社會制度與個人成長之間愈加脫節。可以預見,未來會有越來越多受過高等教育的青年面臨前所未有的社會化轉型。

二、老齡化拐點——由“前喻型文化”向“后喻型文化”轉變

當前,我國人口的年齡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年輕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下降。如果保持現有生育水平,我國老年人口比重將不斷上升。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老年人口數量突破兩億大關。此后,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還將加快,21世紀中葉將達到老齡化的峰值期,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超過4億,佔總人口數的30%以上。

隨著科技革新速度的加快和知識經濟的興起,整個社會結構也隨之發生改變。由於知識更新速度的加快,知識經濟要求勞動者也能及時跟上這樣的步伐,而大多數老年人顯然不具備這樣的能力,這就使老年人在勞動力市場上處於劣勢,那些技術含量高、收入豐厚、社會地位高的工作主要被青年人佔據了,老年人很少能在知識更新快的產業領域中佔有一席之地,比如在信息、金融等新興產業中,這種趨勢就表現得非常明顯。

分享到:

(責編:牛寧)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