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

英媒:釣魚島爭議背后的“日式解讀”【2】

2013年07月04日14:18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日本的政策基本上都是“官僚主導”,而非“政治家主導”,對外交政策起決定意義的無疑是外務省官僚群體。

  問:“日本方面為何不肯承認釣魚島存在主權爭議呢?”

  A先生:“外務省官僚對待釣魚島問題和對待竹島(注:韓國稱‘獨島’)問題的態度存在微妙的不同。如果將這兩個問題都提至國際法庭進行裁決,日本方面根據目前掌握的証據和資料,在竹島問題上並不能保証100%打贏,贏的可能性恐怕隻有5-6成,但在釣魚島問題上日本完全可以保証100%打贏,若中國覺得掌握的証據資料比日本更充分確鑿的話,完全可以上訴至國際法庭,但中國一直拒絕國際裁決。在這樣的前提下,讓日本承認存在主權爭議幾乎是不可能的。”

  問:“但是,一方面稱不存在爭議,一方面卻禁止國民登陸、並對在島上修建燈塔、漁船避難港等設施設置嚴格的限制,這難道不矛盾嗎?”

  A先生:“日本文化有一個鮮明的特色,即經常將自我分為‘表我’和‘裡我’,在語言表達上存在‘建前’和‘本音’這一相對的概念,‘建前’是表面的,而‘本音’則指向表面背后的實質。在釣魚島問題上也不例外,從表面上看,日本在外交公開表態上始終都否認釣魚島存在主權爭議,與中國在外交立場、外交表態上時常多變不同的是,日本很重視外交政策的一貫性,並且在証據確鑿的前提下,日本今后轉換態度、公開承認釣魚島存在主權爭議的可能性極小。但從實質的心理層面來看,日本顯然顧及了中方的主張、考慮到了中方的感受,因此採取了禁止國民登陸、嚴禁修建設施等措施。稍加比較便知,這與韓國、俄羅斯的做法很不一樣,韓國和俄羅斯分別在竹島、北方四島問題(注:俄羅斯稱‘南千島群島’)上,遠比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強硬得多。這恐怕也是日本‘配慮文化’(注:考慮對方、他人感受的文化)的一種表現吧。實際上,日本政府將釣魚島‘國有化’也是出於對中方立場的顧慮,如果讓石原慎太郎那樣的對華強硬派買去,釣魚島問題就很可能陷入失控局面,因此才迫不得已以國家的名義購入,或許是‘國有化’這個詞在語感上不恰當,招致了中國如此強烈的反對,外務省其實至今都很委屈地覺得中國方面沒能理解他們的良苦用心。如果中國方面、尤其是中國軍方繼續發出強硬信號的話,日本國內強硬派呼吁反省和拋棄‘配慮外交’的聲音就會更為強烈。最終將是對誰都不利的兩敗結局。”

  問:“目前中國方面的態度是不承認釣魚島存在主權爭議就不交涉,如果這一態度堅持不變的話,中日關系將如何破局?”

  A先生:“如果中方堅持態度不變的話,恐怕唯一的方法就是雙方都要充分發揮外交智慧,尋找到一種雙方都易接受的妥當的類似表達,而不是拘泥於非得用‘承認’或‘不承認’這樣直白的、非妥協的表述,在中日建交時,以及建交以來的40年間,在棘手難題上並不缺乏這樣的靈活外交。中日雙方在很多方面都是榮損與共、共同利益還有很多,相信這次也能拿出充足的智慧。”

  在《論語》中有段很有意思的對話,“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之,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顯然,中日兩國彼此之間都不缺食,不缺兵,獨缺信,獨缺互信,探究中日兩國萬般摩擦與沖突的根源,概莫如是。

分享到:

(責編:牛寧)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