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

李朝暉:25歲副鎮長自殺拷問干部的價值觀

2013年07月08日08:12來源:紅網字號:

摘要:誠然,這個社會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讓我們失望,比如貧富差距、社會不公、為官為富不仁等,辯証的看,這都是前進中的遇到的困難,是改革發展必然經歷的階段。

  7月4日,福建龍岩市新羅區大池鎮一名副鎮長,被發現死在辦公室內。知情人透露,平時和他一起同學聚會的時候,經常聽到他提到工作壓力很大。在他的電腦裡還留有一封遺書,上面也寫有“工作壓力”、“被社會拋棄”等字樣。(7月6日《海峽導報》)

  25歲的副科職領導干部,正值青春韶華、大展宏圖的美好時季,有著令很多才大學畢業,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年輕人艷羨不已的美好仕途,卻因“工作壓力”、“被社會拋棄”等不良情緒壓垮致亡,確實非常遺憾。我們遺憾的不僅是他如花的年齡,通過公選層層選拔體現的才干,還有他強加給自我的精神枷鎖:工作壓力大,喘不過氣來,卻不懂得心理調適﹔“被社會拋棄”,如此前途一片光明,別人羨慕還來不及,年紀輕輕哪來“拋棄”之說?到底是社會拋棄了他?還是他拋棄了社會?歸根一句話:心理的不健康、對社會的認知錯位以及一切以自我為中心最終讓他拋棄了社會。

  不容否認,快速發展的物質社會催生了一些時代“驕子”,他們大多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豐裕生活,沒有體驗過社會的艱辛,沒有經歷過大風大浪,隻要按照長輩安排好的路線走下去,就能獲得一份優於別人的生活。但是,一旦遇到困難和挫折,卻又無法承受壓力之重,脆弱的心理瞬間被擊碎。還有一些人,在家裡受到父母的庇護無憂無慮,一旦走入社會,便無法適應快節奏的生活、多重的工作壓力、復雜的人際關系,迥異於優越生活的工作狀態使他們無所適從,感覺到生活的迷惘,無聊、焦慮、急躁、沮喪、失敗感等便隨之而來。他們原來想要什麼就有什麼,想做什麼都能順利,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固化思維,容不了別人的批評、忍不了一時的挫折、受不了工作的艱難,這些不良心理都很容易導致他們走入歧途。我們雖然無從了解25歲副鎮長的生活經歷,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原來的順風順水與現在的壓力山大,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差異,是他頹喪絕望的根源。

  誠然,這個社會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讓我們失望,比如貧富差距、社會不公、為官為富不仁等,辯証的看,這都是前進中的遇到的困難,是改革發展必然經歷的階段。因此,每個身處工作崗位、盼望有一番作為的年輕人,都應理性客觀的看待這些問題。25歲副鎮長感到“被社會拋棄”,不排除與此有關。就象有些人看到人家過著出入豪車、出手闊綽、前呼后擁的生活,心理就不平衡,理想信念就產生動搖。孰不知,他隻看到了社會消極的一面,而沒有看到絕大多數干部的勤勤懇懇和清貧如水,沒有意識到憑自身努力可以實現人生價值。

  所以,歸根到底,25歲副鎮長自殺,其實就說明了一個干部價值觀的問題。一個干部,辛辛苦苦的工作,到底是為了什麼?拋開國家強盛、民眾幸福等大價值觀,現實的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工作純粹就是謀生的手段:養家糊口、改善生活、提升品質﹔一種工作就是為了實現自身的價值:發揮所長、做出成績、體現價值。或者兩者兼而有之。每個人包括干部,背后都有家庭、父母、孩子,自身包涵發展、前途、命運,因此,這兩種現實價值觀是每個人必需的,是應該得到理解和支持的,而不應該簡單的用道德觀來評判和衡量,關鍵是看每個人如何對待和把握。而以自我為中心的個人利益觀與此格格不入,它隻考慮自己的利益,缺乏責任的擔當﹔它隻看到眼前的蠅頭小利,看不到長遠的規劃發展﹔它想問題辦事隻從自己出發,不會換位思考。這種人是可悲的,他一生隻活在自己的圈子裡,從來沒有走出自我。

  反觀另一位辭職的副鎮長,或許我們更能悟出些什麼。7月1日,四川瀘州一位28歲的副鎮長正式辭職。他自稱任副鎮長兩年來,每年平均有4個月在維穩,隻有4個月在干“正事”。除工作壓力大、收入低之外,還有“價值觀”的問題。他至今都在思考:“有些維穩是真的維持穩定保持地方經濟平穩發展,還是為了保帽子?”他勤勉工作、加班加點,同樣面對工作的壓力、收入低要養家的壓力,甚至干部體制的困惑,但他的選擇是辭職做律師,兼做生意。在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的職位上,他覺得沒有實現價值觀,所以要辭職。站在黨的為民服務的宗旨上,我們可以不贊同他這種辭官了之的方式,但我們卻不能否認他對於現實利益的選擇:做律師做生意,可以讓自己和家人生活得更好,同時通過自己的工作服務,讓更多的人感受到司法公正。這又何嘗不是另一種人生價值的實現?

  文/李朝暉

分享到:

(責編:吳楊)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