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09日07:30來源:環球時報字號:
摘要:中國當前的公共輿論環境已對腐敗深惡痛絕,並且提出嚴厲的廉政標准。中國的反腐風暴也堪稱目前世界最猛烈的,中國反腐敗的公共輿論環境已大體完成塑造。 |
劉志軍昨天被一審判處死緩,引來輿論對反腐敗的新一輪熱評。近來不斷有高級官員落馬,反腐風暴可謂越刮越緊,釋放出的威懾力越來越強。反腐敗在動真格,不容置疑。
有一個問題是,反腐敗猛烈至此,能否徹底鎮住今天存有貪念的官員?換句話說,今天揪出的貪官都是犯罪在先,那麼以后的貪腐現象是否會大規模減少呢?這是全社會的共同期待。
然而仍有一些人對此並不樂觀。反腐敗已經下了猛藥,但人們也都記得,高級官員因貪腐落馬很多年前就已不斷上演,貪腐以悲劇告終的殷鑒近年來一直不缺。僅靠判刑甚至處極刑看來嚇不住新的貪腐者,猛藥需要其他手段配合。
因此很多人提出要“把權力關進籠子裡”,這方面的制度建設正在加緊探索。制度反腐一再被提及,當下更成為中國廉政建設的新希望。
然而從世界范圍看,制度反腐也不是反腐敗的句號。中國還需要創造更多條件來對付貪腐,除了來自體制層面的抑制和懲處,發動公共輿論,還要改造官員身邊的道德和輿論環境。后一項工作將使貪腐從一開始露出苗頭時就不被周圍環境接受,無法滾成更大的雪球。
中國當前的公共輿論環境已對腐敗深惡痛絕,並且提出嚴厲的廉政標准。中國的反腐風暴也堪稱目前世界最猛烈的,中國反腐敗的公共輿論環境已大體完成塑造。
但生活中人們對腐敗的態度遠非像公共輿論那樣嚴厲。現實中,圍繞腐敗常有“利益半徑”現象,也就是說,離腐敗距離近的人,對其痛恨程度有時反而不如遠觀者。比如某單位來了一位“一把手”,假如他非常能干,創造了單位的好福利,即使他貪一些,單位的人未必像一旦東窗事發社會上的人那樣憤怒。
各種貪腐官員在事發前是很容易露出蛛絲馬跡的,有的貪腐官員甚至並不刻意隱瞞他與收入不相稱的奢靡生活。但周圍環境並未給他強大壓力,人們對他的態度更多取決於自身利益是否受到損害,他給周圍人帶來了什麼,而不是出於無條件痛恨腐敗的原則。
社會對貪腐的嚴厲態度需要盡快向小環境滲透,關口前移,直到完全佔領每一名官員的人際關系網絡。對貪腐的“零容忍”不應隻存在於媒體和互聯網上,而應成為每一名官員秘書、下級、親人以及朋友的真實態度。
目前一些貪官更關心如何避險,而不是害怕一旦腐敗被周圍人察覺就會失去尊嚴,甚至被唾棄。當對貪官的壓力主要來自紀檢部門,他們的周圍環境對此參與很少時,貪官就會產生僥幸心理,他就不覺得自己處於反腐敗的汪洋大海之中。
互聯網參與反腐給貪官帶來額外震懾,但來自互聯網的追究表面上無處不在,其實是真正的低概率事件。如果官員身邊的人都成為反腐敗的積極分子,情況才可徹底改觀。
查處貪官制造了強大聲勢,制度反腐帶來制約權力的核心保障,中國反腐敗事業已經形成大致的框架,現在和今后要做的除了繼續強化這個框架,還要把這個框架的中間部分填滿,其中打造官員身邊的反腐敗小環境將是至關重要的。
小環境來自於輿論大環境,大環境會促進小環境,但兩者又並非有大必有小的。要讓輿論的廉政標准真正深入人心,成為人們的現實追求,每個人的眼裡都揉不進腐敗的沙子,我們想一想就能體會到,這樣的社會動員同樣是不輕鬆的長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