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

張殿成:台灣對大陸導彈無任何對抗方法?

2013年07月11日08:23來源:鳳凰博報字號:

摘要:台灣,位於第一島鏈的中間,具有極特殊的戰略地位,掌握了台灣就能有效地扼控東海與南海間的咽喉戰略通道,也有了通往第二島鏈內海域的有利航道及走向遠洋的便捷之路。

  台灣對大陸導彈無任何對抗方法?

  張殿成

  日本近來在釣魚島問題、東海油氣問題上頻頻主動發難,而安倍最近在白皮書中又提到中國內政問題,或明或暗地支持台獨勢力,阻撓中國的統一,挑撥兩岸的關系。

  據台灣《東森新聞》報道,日本政府在9日的內閣會議中通過2013年“防衛白皮書”,認為“台海兩岸軍力從原本的平衡,已變成對中國有利”,且大陸保有把台灣涵蓋在射程內的短程導彈,“台灣缺乏有效反制能力”。白皮書稱,兩岸軍力平衡已傾向對中國大陸有利,美國是否同意對台出售F-16C/D將是關注焦點。那麼台灣對大陸導彈果真無任何對抗方法嗎?

  安倍上台后,對華政策仍不改其鷹派色彩,在歷史和釣魚島問題上不斷對中國出招,值得注意的是,安倍的對華強硬姿態不只是一屆內閣的外交政策,而是體現著日本這個國家的總體戰略。日本長期國家戰略—即能夠最大程度地解除日本自衛隊身上的各種約束和束縛。今年日本在防衛白皮書中繼續以大量篇幅炒作“中國威脅論”,刻意夸大中國的軍事威脅,就是為了突破“和平憲法”,讓自衛隊變身為正常軍隊。

  2013年的防衛白皮書中首次提出發展獨自軍事力量的“強軍目標”,在安倍的領導下,日本還會在“集體自衛權”方面取得突破。如此一來,日本自衛隊就可以與美國一起參與集體軍事行動,如果自衛隊變身為正式的國家軍隊,自衛隊將不僅獲得“集體自衛權”,還將擁有交戰權。而安倍的底牌就是獲得美國支持,配合美戰略東移。

  在安倍對華外交戰略定位中,中國在軍事上是日本的威脅,經濟上是合作對象但也是潛在的對手,政治上則是日本謀求地區霸權的最大障礙。兩國關系呈現出,矛盾與協調同在,合作與競爭共生。但在目前,摩擦和矛盾更為突出。因此,除非日本在外交戰略中改變對中國的定位,否則,中日關系的“政冷經熱”狀態就應該被視為正常現象。而從其日本的國家利益來看,日本並不懼怕““政冷經熱”。因為一直以來日本對中國的強硬從來未真正的影響到中日之間的貿易往來。這也是安倍之所以對中國採取強硬外交姿態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最近安倍多次要求舉行中日首腦會談。但是安倍除了表明一般性友好姿態外,從沒有就改善兩國關系提出過具體建議,更沒有實際行動。這充分說明,他的首腦互訪、首腦會談等要求僅僅是故作姿態而已。其真實意圖,就是要給外界造成中國政府接受日本“國有化”釣魚島這一事實的印象,並且証明日本“國有化”釣魚島並不影響兩國關系發展。

  但現實的問題是,面對日本挑舋,中國先是公布釣魚島領海基線后,中國漁政船和海監船進入釣魚島周邊12海裡海域執行常態化巡航,已經實現了“中日對釣魚島的共管”的現狀。安倍在與中國的博弈中已處於下風。日本為在釣魚島問題上牽制中國,對大陸打出台灣牌。

  台灣,位於第一島鏈的中間,具有極特殊的戰略地位,掌握了台灣就能有效地扼控東海與南海間的咽喉戰略通道,也有了通往第二島鏈內海域的有利航道及走向遠洋的便捷之路。隨著兩岸關系的持續走近,至少在趨勢上,中國大陸有在此處拆解第一島鏈封鎖的便利。在釣魚島問題上,兩岸如果能一致對日本施壓,對於日本來說可能將意味著巨大的失敗﹔而台灣與大陸可以早日和平統一,這也就意味著美日同盟將解放軍封鎖在第一島鏈的計劃將完全徹底的失效。

  目前來說,兩岸經濟交流活動頻繁,兩岸高層互動頻頻。據據台灣“中央社”報道,馬英九下午在接受壹電視專訪談到兩岸關系未來時表示,希望兩岸能在未來增加互信、續創雙贏,最后建立、確保永續和平與繁榮。如果能得到民眾支持,在不損害台灣的尊嚴跟立場情況下,將有可能與習近平會面。

  如今兩岸關系經歷了幾十年的風風雨雨,無論是政治家、民眾都已經足夠成熟。日本怕大陸有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更怕兩岸和平統一。面對日本的挑撥,離間兩岸同胞的感情、破壞兩岸關系良好發展的大局,兩岸人民根本不會為其所動。日本以“台灣對大陸導彈無任何對抗方法”的謠言,制造兩岸之間的不信任,恐怕要枉費心機了。

 (注:本文轉載自“張殿成--鳳凰博客”,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分享到:

(責編:吳楊、鄒雅婷)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