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

21世紀:《小時代》的“憤怒”:誰為扭曲市場買單

2013年07月12日08:31來源:21世紀字號:

摘要:口碑差、高票房,這一看似怪異的現象在電影行當中並不鮮見。被外界苛刻定義為“爛片”的制作公司或發行公司,否認其中存在暗箱操作。

  “有人矚目就好,別管大時代、小時代”——這是電影《小時代》片尾曲中的歌詞。上映首日,票房達到7700萬,四天后,票房達到2.7億,7月4日,票房超過3.6億,7月6日,票房沖至4億。從該片4500萬的拍攝成本以及數十家公司擠破頭搶拍《小時代》另外三部曲的情勢看,“矚目”效果早已達到。

  與此同時,對《小時代》的貶評、質疑紛至沓來,比如,認為電影發行方“玩暗箱操作,砸錢包場造聲勢”,認為影片所輸出的價值觀“不是很正確”。此外,將《小時代》與《天機·富春山居圖》、《不二神探》並在一起,合稱電影裡的“富二代”,直斥這些電影是“爛片”。

  口碑差、高票房,這一看似怪異的現象在電影行當中並不鮮見。被外界苛刻定義為“爛片”的制作公司或發行公司,否認其中存在暗箱操作。

  7月10日,中國電影海外推廣公司總經理周鐵東對本報記者說:“任何產業都會泥沙俱下、魚龍混雜,肯定到最后會產生一種理性的淘汰機制。”

  “現在《小時代》票房很高,而其他藝術片進不到市場,這就是不公平,有些人對《小時代》的憤怒,不是針對影片本身,而是針對市場目前不公平的格局。《小時代》過多佔用了市場的資源,其他的根本沒機會進入市場。”上海電影家協會副主席石川對本報記者說。

  據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數據,2012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170.73億。行業年均增速在20.67%~32.8%之間。有數據顯示,2013年上半年,國產票房用170天便突破百億元大關,其中國產影片票房佔比高達62%。

  以“爛片”《小時代》為例

  一位業內人士對本報記者說,上述三部影片之所以被稱為“爛片”,包括《小時代》還引起了微博平台一眾大V影評人和郭敬明粉絲的激烈罵戰,本質原因是,2012年全年上映過的華語電影有200多部,但能被觀眾牢記名字的寥寥無幾,這說明以往也有影院“一日游”的影片,但沒有引起市場關注。今年則突然爆發,將《天機·富春山居圖》、《不二神探》、《小時代》三部電影推到風口浪尖,由此加重了“差口碑、高票房”的奇特現象。

  《小時代》的主要發行方為樂視影業。有業內分析人士稱,《小時代》發行方“玩暗箱操作”,首日砸錢包場造聲勢,還根據拍片率的高低給影院返點。“影片上映首周,片方花錢在眾多影院大量買票包場,影院排片達到40%給影院一個點,45%給影院兩個點。”

  此前6月9日上映的《天機·富春山居圖》,在全國的排片份額中一直以35%以上穩居排片榜首,是排第二位《星際迷航》的2倍多。時隔半月,《小時代》高排片量引發更大爭議。有數據顯示,自6月29日上映,該片在全國電影市場的排片份額穩定在超過40%,甚至一度高達47%。至今《小時代》的排片份額還穩定在20%以上。

  電影產業鏈大致可以分為制片、發行、院線、影院等4個主要環節,但每個環節能分到多少比例的票房並不固定,要根據具體的協商情況而定。目前,業內比較普遍的比例是制片、發行方拿淨票房43%,院線和影院拿57%。

  “有需求就有供應,可以對爛片提出美學批評,但把爛片趕盡殺絕不可能。”上海電影家協會副主席、上海大學影視學院教授石川對本報記者說。

  石川坦言,個人並不喜歡這部片子,但“《小時代》上映之初甚至達到100%排片量,今天(7月10日)該片還有20%多的排片量,說明這部影片經過了市場考驗的,一部真正爛片不可能挺這麼長時間,一般挺一星期就不錯了,大量都是‘一日游’”。

  “《小時代》的訴求是年輕人對未來生活的一種想象跟預設,他們想過得好一點,這與草根階層的生存現狀有關。”石川對本報記者說,“現在社會上升渠道不通暢,通過自身努力打拼改善自己的命運跟生活際遇很渺茫,這助長了年輕人的浪漫化想象,說它虛浮也好,但讓老百姓過過癮也不是大問題。”

  中國電影海外推廣公司總經理周鐵東也表示,《小時代》團隊創作者的平均年齡才26歲,“年輕人知道年輕人要什麼,所以票房奇跡並不是撞大運而得,就是為觀眾定制的產品。”

  關於坊間對《小時代》票房暗箱操作的質疑,石川認為,“根據排片提高分成的現象比比皆是,包括造勢”。

  華誼兄弟、星美集團對本報記者稱,發行方與院線的確會就排片率進行商談,但最終影片的排片量要根據影片本身的綜合因素來決定。即排片不是發行方與影院“溝通好、關系好就能決定性干預的”。一部賣相不佳、宣傳平平的電影如果獲得高的排片量,“也是對影院自身盈利資源的極大浪費”。

  7月10日,星美集團整合營銷中心策劃經理李鵬說,被稱為爛片的幾部影片之所以票房高,主要得益於“口碑營銷”,吊起了人們觀影的好奇心,“(走進影院)去看到底怎麼不好,這也是逆營銷”。其次,他強調,針對所謂爛片,沒有具體量化的標准,而就口碑跟票房的取舍,他認為,“站在院線、發行方角度,更在乎票房﹔作為觀影人,更在乎口碑。”

  華誼兄弟總裁王中磊認為,口碑營銷應當慎用,不能全部跟風,因為這種現象並不是成熟市場應該表現的。

 

分享到:

(責編:吳楊、鄒雅婷)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