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

外媒:日千方百計阻中國崛起 化解恩怨非易事

2013年07月13日09:20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過去幾十年來,日本國內主流看待中國,也往往有一種居高臨下的優越感。不屑於嘗試去理解中國的想法,以為隻要以美日同盟為后盾,就一定能逼迫中國讓步。

外媒:日千方百計阻中國崛起 化解恩怨非易事

  [曝中日對峙釣魚島海域清晰大圖]

  新加坡聯合早報7月11日文章,原題:中日兩雄的心理距離 中日關系最為理想的互動狀態,是日本勿忘歷史,中國寬容大度。兩個曾經兵刃相見的國家要化解歷史恩怨,絕非易事。

  自2012年9月日本政府宣布釣魚島國有化后,中國和日本就這一島嶼的主權糾紛成為東亞地區,乃至世界關注的焦點。直到最近,兩國之間的領土糾紛仍未有解決跡象。中日釣魚島問題僵持不下,表面看似純屬領土問題的對立,但究其深層成因,與兩國心理上長年的相互誤讀有莫大關系。

  日本國內主流對釣魚島問題的認知,是放在近年來中國國力崛起的背景下來考量,並未將其視為戰后歷史問題。這種認知微妙,且帶有情緒性。在中國,不少對日分析預設:正如上世紀30年代,日本正千方百計地意圖阻礙中國的崛起和發展。日本,正無可避免地面對東亞大陸中華文明的再崛起。

  日本這一弱國抵抗心理的對中強硬情緒,還可以從靖國問題的民意調查中看出端倪:根據日本學者一谷和郎的研究,在是否支持首相參拜靖國神社的議題上,2001年至2005年的日本各大報章的民調都顯示,反對參拜的日本民眾多於支持參拜。但是,當把調查提問改為“是否支持外國政府在靖國問題上的抗議”時,大部分日本民眾都持抵制態度。即使中國主張“不稱霸,行王道”,但在一些日本知識分子眼中,“王道”本身,也是一種大國居高臨下的表現。

  2010年釣魚島撞船事件后,日本民主黨政府在北京強大的外壓下釋放漁船船長,進一步加深了日本的弱國心理,令日本人強烈感到受中國壓迫。在這一不信任的氛圍下,當中方提出日本需重回擱置共識,承認釣魚島存在領土爭議時,日方卻會懷疑中國背后的動機,質疑北京會否提出進一步領土要求。中國基於防衛意識而提出的外交主張,在日本看來卻是對外擴張的表現。

  從中國角度來看,由於甲午戰爭以來飽受日本侵略欺凌的屈辱歷史和悲情記憶,釣魚島問題直接涉及到中國外交中最為敏感的問題領域:即主權和領土問題,和中國的國家尊嚴和政府合法性息息相關。回顧歷史,中國歷屆政府都強調,在主權問題上沒有商量余地。1990年代末的香港澳門問題,都是在“主權在我”的前提下才得以解決的。

  過去幾十年來,日本國內主流看待中國,也往往有一種居高臨下的優越感。不屑於嘗試去理解中國的想法,以為隻要以美日同盟為后盾,就一定能逼迫中國讓步。

  過往中國對外動武的歷史經驗証明,北京往往在危機中既有現狀一再被打破的情況下接受風險,實施戰略上的積極防御,被迫動用武力。1950年代主動出兵朝鮮半島,就是涉及到敵對美國在中國邊境作出可能改變戰略現狀的部署。2012年,缺乏外交經驗的日本民主黨政府將釣魚島國有化,拋棄了中日過往在釣魚島問題上以“擱置爭議”為主的模糊化處理,給中國官方造成極大的危機感。北京判定,日本此舉將極大地侵害中國主權這一核心利益,如果不做出回應,將造成既成事實,給中國長遠國家安全利益造成極大的損失。

  兩個曾經兵刃相見的國家要化解歷史恩怨,絕非易事。面對以上長年的相互認識差距,中日兩國首腦都應嘗試換位思考,重建信賴關系,慎用軍事武力,和平化解當前的領土爭端。

分享到:

(責編:吳楊、鄒雅婷)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