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

胡波:中國海洋戰略主打“和”“合”牌

2013年07月16日08:11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摘要:世界其他國家如仍戴有色眼鏡或以舊的殖民觀念來看待中國的海洋行為,則顯得太不與時俱進,既無助於把握中國海上復興所提供的機會,更無助於同中國保持良好的互動。

  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規定和中國的一貫主張,中國擁有包括內水、領海、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在內的約300萬平方千米的可管轄海域和部分外大陸架權益。

  而與世界其他海洋大國相比,這一數字非常之小。美國和澳大利亞擁有的海洋國土面積都號稱近1000萬平方千米,日本、加拿大、英國等國都宣稱擁有400萬平方千米以上海域。再考慮到龐大的人口基數,中國主權范圍內的海洋空間就更談不上幅員遼闊了。

  作為一個海洋地理空間相對不利的國家,作為一個有著繁重發展任務和世界使命的大國,要成為一個海洋強國,中國的海洋發展戰略必須要有全球視野,以世界海洋空間為平台,在爭取自有海洋空間的同時,積極拓展國際公共海洋空間和與其他沿海國的合作空間,加強在主權權益范圍外海洋空間的謀篇布局。

  國際公共海洋空間包括公海與“區域”。其中,公海是指各國專屬經濟區、領海、內水以及群島國的群島水域以外的全部海域。“區域”是指各沿海國專屬經濟區或大陸架以外的海底部分,為全人類共同所有,其蘊藏著豐富的資源。

  與媒體輿論、戰略設計、政策規劃等集中於中國近海尤其是爭議海域不同,中國的海洋實踐的范圍和內涵顯得更為博大。事實上,中國的海洋活動已遍布世界各大海、各大洋。中國遠洋漁業遠赴太平洋、大西洋及印度洋公海等。中國積極參與海底管理局的工作,在開發海底“區域”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深海鑽井平台和“蛟龍”深潛器等裝備的陸續列裝也使得中國的遠洋經濟活動如虎添翼。中國海軍近年來也頻頻走向遠洋,積極參與各類國際聯合演習及海上護航行動。

  中國的海洋戰略隻有不局限在所管轄的海洋空間內,才能看到經濟全球化和以《公約》為基礎的海洋秩序給予的其他各類機會,才能看到世界海洋政治漸以科技、經濟、外交等代替堅船利炮為核心競爭力的新趨勢,看到中國豐富海洋實踐所表達的意義,才有助於海洋強國夢想的實現。

  而世界其他國家如仍戴有色眼鏡或以舊的殖民觀念來看待中國的海洋行為,則顯得太不與時俱進,既無助於把握中國海上復興所提供的機會,更無助於同中國保持良好的互動。

  無論是對於中國,還是世界而言,均不應該把目光聚焦在中國300萬平方千米的“自留地”之上﹔也不應隻專注於中國的海上力量建設,而應綜合衡量中國海洋觀念及意識,海洋科技及經濟活動,海洋外交能力等的提升情況。隻有“風物長宜放眼量”,中國才能更確定地走向海洋強國,世界才能更全面地認識中國這個后起的海上新秀。

  (作者胡波為北京大學中國戰略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分享到:

(責編:吳楊、鄒雅婷)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