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

韓毓海:迎接中國的“歐亞大陸時代”

2013年06月17日11:08來源:四月網字號:

摘要:中國隻有既是海權大國,同時又是陸權大國,這樣才能根據國際風雲的變幻,隨時選擇有利於自己的發展模式,才會有立於不敗之地的從容進退。

採訪者:《上海國資》蕭武

受訪者: 北京大學教授 韓毓海

1. 您在09年的時候出版了《五百年來誰著史》,以長時段的眼光來看待歷史,而在新出版的《天下:包納四夷的中國》裡,您又重點論述中西部發展對中國的重要意義。如果以長時段的眼光來看,西部對中國的戰略意義主要體現在哪裡?

《天下──包納四夷的中國》更側重於空間、地理和結構塑造,即從空間角度去反思我們的地緣政治觀念和國家發展戰略。因此,我個人認為有兩個問題值得特別強調:一,內陸歐亞(Eurasia)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塊大陸﹔二,“中國的亞洲內陸邊疆” (Inner Asian Frontier of China)恰處於內陸歐亞的核心地區,它包括:東三省、蒙古高原、黃土高原的北部、大西南地區、新疆與西藏。而大西北和中西部地區便是其中重要的部分。

19世紀以來,圍繞著內陸歐亞“陸權”的爭奪,始終是國際地緣政治的要害。英國殖民印度,是為了實現“歐亞帝國”的構想,沙俄南下東進,越烏拉爾山而至大海,是為了與英、美、德、日爭奪內陸歐亞的霸權﹔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無論是日本的北上,還是法西斯德國跨過多瑙河的東進,特別是當今美國的中亞戰略──世界列強鋒芒所指,無不在爭奪內陸歐亞的“陸權”,亦無不劍指亞細亞的心臟。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的結構性矛盾在於:人口、生產能力主要集中在東部,市場過度依賴海外,而資源卻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區,若從黑龍江黑河到雲南騰沖劃一條直線(簡稱“黑-騰線”),該線兩邊的國土面積大體相等,但大約90%的人口和工業生產能力集中在“黑-騰線”以東地區,而一半以上的資源──特別是我國礦產能源的大部分,則分布在“黑-騰線”以西地區,而中西部地區的人口和工業加工能力所佔比例不到10%。可以預見的是:中國正在進行的西部大開發,目標不僅僅是中國中西部地區經濟的崛起,而且,它也將造成歐亞內陸核心地區的崛起,中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將惠及周邊,以和平、互惠、分享、合作的方式,真正將歐亞大陸聯系起來。

分享到:

(責編:牛寧)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