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16日08:51來源:中評社字號:
摘要:這些因為核事故而衍生的變化也為日本帶來了希望,或許將讓該國在未來免受核事故危害。雖然公眾對於核電的抵觸情緒依然高漲,但是針對性的抗議活動卻較去年有所減少。 |
日本核電站分布圖。中國青年報圖片
中評社香港7月16日電 2011年,日本遭遇地震和海嘯,福島核泄漏事故爆發,日本旋即關閉國內48座核電站。迫於能源需求壓力,執政的日本自民黨在國會參議院選舉綱領中提出重啟核電廠,釋放出重啟核電的明確信號。本月8日,新的核電廠安全標准正式施行,強化了針對嚴重事故、地震及海嘯的因應措施,並規定重啟的條件是通過審查確認是否符合新標准,還把核電廠的運轉年限設定為40年。
新規一出,立即有北海道、關西、四國和北九州四家電力公司申請重啟五座核電廠,但是,日本社會對核電廠重新運轉的意見分歧依然很大,正反兩派各執一詞,難達共識。對此,彭博社於15日發表社論認為,核電曾在海嘯發生之前為日本提供大量電力,應當重新成為該國能源結構中的一部份,不過,重啟核電並不簡單,日本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文章認為,在將於21日舉行的日本國會參議院選舉中,自民黨率領的執政聯盟預計還將贏得多數席位,繼續執政,這對主張“棄核”的日本民眾而言,或許並不是個好消息。自2011年福島核事故以來,日本境內的核電站基本處於關停狀態,迄今為止,工程師們也仍在為控制放射性污水滲入地下進行著努力,因此,文章稱,近半日本民眾依然不希望這些核設施獲得重啟。
然而,文章稱,在事故發生之前,核電為日本全國提供了近30%的電力供應,核電仍是可靠、安全和氣候友好型的發電方式,應當繼續成為該國能源結構中的一部份。與確保核電安全相比,日本面臨的真正挑戰是如何瓦解“核村庄(nuclear village)”——為求國家原子能發展不惜犧牲民眾安全的業內和政府規范者、國內媒體和政治人物——對國家的影響。文章稱,在事故發生數月之后,50多個前政府官員甚至還在為福島核電站運營商東京電力公司(Tokyo Electric Power Co.)工作,全然不顧核泄漏的危害有多大。
2012年9月,日本政府為此踏出第一步,成立原子能規制委員會(the Nuclear Regulation Authority),並使其獨立於經濟產業省運作,統一負責日本核能安全監管工作。同時,委員會被賦予更高的獨立性,也有著更為嚴格的人事調動規定——一旦進入委員會工作,就不能再回歸經濟產業省任職。
日前,該委員會在針對福井縣敦賀核電站進行調查時指出,敦賀核電站2號機正下方的斷層屬於活斷層,因此,2號機重新運轉將極為困難,核電廠廢爐的可能性非常高,其所屬的日本原子能發電公司或將因此背負巨額的報廢費用。
文章認為,這對該公司而言是個重創,但是,即便如此,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最好也不要插手,以免對原子能規制委員會的獨立性造成不良影響。相反,正如美國科學家聯合會(the Federation of American Scientists)在最近公布的一份報告中建議的那樣,安倍應當進一步擴大委員會的規模。畢竟,雖然負責監管的核反應堆數量已經接近美國總數的一半,該委員會下屬的人員卻僅有美國核管理委員會(the U.S. Nuclear Regulatory Commission)的八分之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