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

西媒:“獨創性”助中國取得經濟成功

2013年07月17日07:23來源:參考消息網字號:

摘要:在不喪失自身特點的情況下,中國制定了適應、復制和模仿它認為好的東西的計劃,而不是盲目追隨。中國當年不希望成為蘇聯,現在同樣沒有必要希望成為美國。

參考消息網7月16日報道 西班牙中國政策觀察網站7月13日發表了題為《中國,一條自己的道路》的署名文章,作者西班牙中國問題專家胡利奧·裡奧斯指出,以結果衡量,中國已經在現代化進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一些數據足以說明這一點:1949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與1890年相當,1960年佔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4%,2013年佔10%,幾年后可能會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有人預測2050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將佔全球的40%,而美國為14%。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方面,1978年中國僅相當於美國的4%,現在為20%左右。

文章指出,探究成功的原因,人們可以發現:

首先,恰當的經濟政策。關鍵在於一種結合了外國投資、充足的廉價勞動力和以出口為導向的生產模式。此外還有中國社會與生俱來的品質,16世紀西班牙傳教士馬丁·德·拉達就曾描述過中國人的商業頭腦。甚至在毛澤東時代,中國經濟也沒有因為曲折和動亂而停止增長。可以說,“改革開放”並不是一種決裂,而是上世紀50年代“大躍進”失敗后政府恢復運轉時期的復原和深化。

其次,實施由本國制定並決策的戰略,而不是聽從國外的指示。無論是最早的蘇聯,還是后來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或世界銀行,盡管通過與這些機構保持聯系能夠更容易地加入國際經濟體系。循序漸進、試驗、系統性混合以及關於現代化進程的戰略構思,被認為是這條道路的主要標記。

文章稱,如果不滿足於以上有些直接的分析,可以轉向更深層次的論述。

第一、從自身實際出發是一種非常杰出的方法。這不是經驗主義,盡管這在中國這樣的國家同樣非常重要。中國身份認同的力量(歷史、文化、文明)。從孔子、老子、孫子等人物,官僚制度等現象,和諧、道德、等級制度等組織原則,到傳統醫藥、繪畫、詩歌等,人們從其個人和社會中都會發現大量截然不同的東西。中國人的世界在科學上從來不是貧瘠的。

需要指出的是,中國的現代化是一項遠遠超出經濟范疇的計劃,而且並非與文化身份認同沒有關系——雖然那些具有現代化特色的短暫運動也曾將落后歸咎於這種文化身份認同。文化身份認同為這一歷史性計劃提供了營養,而這項計劃必將使中國在國際體系中佔據中心位置。

第二、中國1949年以來經歷的改造進程一直伴隨著讓國際主要思想潮流適應中國自身特點的努力。這說明中國共產黨的根基和生存能力在於把適應作為活動的核心。隻有適應,才能生存。

在不喪失自身特點的情況下,中國制定了適應、復制和模仿它認為好的東西的計劃,而不是盲目追隨。中國當年不希望成為蘇聯,現在同樣沒有必要希望成為美國。

文章認為,中國共產黨能夠長期存在的原因之一是吸取了其他共產黨的失敗教訓,以及學習意識形態不同但不對立的政黨的積極方面。一系列改革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在靈活性基礎上進行創新和改善治理和管理能力的渴望。中國共產黨的力量正是來源於這一點以及對社會訴求的關注。

同樣需要指出的是能夠決定自己的節奏、優先事務和行動內容的重要性。道理與重視主權和獨立一樣,尤其是在面對霸權主義和主要戰略對手時。這一點無疑是現代化進程中最微妙的方面之一,也是保持自主性和獨創性的關鍵原則。

文章認為,中國希望促進發展和現代化,結束19世紀鴉片戰爭以來的衰落周期。最終目的不是機械移植美國或西方的做法。“中國夢”是成為中國自己。這必將導致緊張態勢,因此需要中國付出更大努力進行恰當地解釋,使世界了解自己。

總之,中國必須走自己的道路,而且需要面對道路尚未建成的額外困難。

分享到:

(責編:吳楊、鄒雅婷)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