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吉林陝西山東江西內蒙古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華商滾動
2013年10月17日10:14|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字號:
“應對重大突發和社會熱點事件不失聲不缺位”、“讓群眾聽得懂、信得過”……日前,國辦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政府信息公開回應社會關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見》,“信息公開”再次被提上了政府重要工作日程,成為構筑政府公信力、社會凝聚力的重要基石。
《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施行5年來,從財政預決算、“三公”經費逐漸揭開神秘面紗,到各地權力清單不斷公布,再到政府新聞發言人紛紛涌現,信息公開進程駛入了提質增效的快車道。但當“公開是常態”成為不可逆轉的潮流之后,新問題也隨之而來。正如《意見》指出的,與公眾期望相比,當前一些地方和部門仍然存在政府信息公開不主動、不及時,面對公眾關切不回應、不發聲等問題,易使公眾產生誤解或質疑,給政府形象和公信力造成不良影響。
這樣的反思很有現實針對性。在一些地方,面對社會熱點,有的政府部門不作為,聽任不實傳聞和謠言流布﹔有的雖有回應,卻總是“慢三拍”、“留一手”,玩起了文字游戲﹔有的打起官腔官調,習慣空洞說教,缺乏事實和細節,難以說服人。如果政府回應沒有內容、缺乏實效,成為一種敷衍甚至“擋箭牌”,非但不能解疑釋惑,而且會引發更多的情緒與質疑,對政府公信力造成二次傷害。
應當看到,隨著群眾權利意識、參與意識的高漲,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人們對信息公開、政府回應的需求也在“升級”,不隻希望政府部門要發聲,還要快發聲﹔不只是公開,還要詳細公開﹔不隻“表示一下”,還希望知道跟進事件發展的各個節點……誠然,並不是所有問題和細節都適合快公開、全部公開,比如調查尚未結束的事故,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但同樣應當看到,政府部門在信息公開的提質增效上,仍有很大改進創新空間。
回顧政府信息公開的歷程,從“公開是例外”到“公開是常態”的觀念轉變,以及各地各部門不斷推出的破冰之舉,改革創新始終是其中洶涌澎湃的最強動力。面對有不同意見的公民,用事實說服,遠勝於嚴詞禁令﹔用誠意感動,遠勝於權力威壓。站在新的起點上,信息公開不進則退,創新步伐不能停頓。從理念到方式,從機制到渠道,都需要把握時代之變,賦予新的內容。
教育實踐活動正如火如荼地開展,“公開與回應”成為群眾工作的重要課題。從思想上擯棄“施舍”念頭、增強責任意識,才能自覺公開。從行動上走出“想怎麼公開就怎麼公開”的隨意性,嚴格依法依規公開,才能有序公開。從制度上告別“一發了之”的初級狀態,建立起包括主動發布、專家解讀、輿情收集與回應、溝通協調在內的完善機制,才能有效公開。從各地各部門的實踐來看,通過報紙和網絡征集群眾意見、公布整改措施、加強社會監督,為反“四風”、密切干群關系提供了有力抓手與渠道,展現了信息化時代群眾工作的新探索。
對執政為民的各級干部來說,信息從來都不是冷冰冰的文字和數據,而是實現良性互動的橋梁。隨著時代發展,政府信息公開在創新中會展現更為豐富多彩的面貌,但“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應是其不變的內核。把握了這種變與不變的辯証法,我們才能與時俱進,讓信息公開的時代潮流激蕩於每一個人的心中。(秦寧)
(責編:張婷)
信息,公開
網站地圖 | 關於海外網 | 廣告服務 | 海外網招聘 | 聯系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海外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京ICP備12041252號
投稿郵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