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06日09:47来源:海外网字号:
摘要:德国人是认真而勇敢的,面对自己历史上的丑恶,他们非但不有意遗忘,还故意揭出“疮疤”,让整个民族都来反思,以引起“疗救的必要”,这种面对耻辱的态度,简直要让我们这些龙的传人叹为观止了。 |
德国人是认真而勇敢的,面对自己历史上的丑恶,他们非但不有意遗忘,还故意揭出“疮疤”,让整个民族都来反思,以引起“疗救的必要”,这种面对耻辱的态度,简直要让我们这些龙的传人叹为观止了。同样是面对丑恶与耻辱,国人所表现出的德行,就让人不敢恭维了。
提起“文化大革命”,可能又犯了一些人的忌讳了,难免又要招来“不弘扬正气不高扬主旋律”的指责了,但我还是要说。据统计,“文革”中毙命者相当于八年抗日战争牺牲的人数,有3900万之多。就是这一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的“文革”,结束至今,不过区区28年,但在人们记忆中似乎已成了一件遥远的事情。虽然巴金这位“世纪老人”本着历史的良心,曾提议建造“文革博物馆”,以使之成为“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可惜应者寥寥,一些操纵舆论者不愿重提“文革”,想让这段耻辱的历史从时间隧道中自行蒸发,于是世人便逐渐淡忘了。这有铁的事实为证——前两年,新闻媒介在辞旧迎新、满怀豪情地“盘点”二十世纪“百年大事”时,无论是“权威机构”评选的 “二十世纪中国二十件大事”,还是民意测定的“二十世纪二十七件大事”,都将 “文革”排除在外。我不能不对中华民族的健忘表示佩服了。从时间上说,这段历史占了二十世纪的10%,国人大都是贵人,而“贵人多忘事”,说忘就忘了。更有趣的是,新编的《中华字典》把“大跃进”、“五七干校”等词,作为“比较陈旧的、‘左的词汇而删除”,认为这类“文革”词汇“的确已没有现实意义了”(《杂文选刊》2004年5月[上])。按理说,“文革”已盖棺论定,昔日的红太阳也早不再照耀中华大地,我们为什么还要捂着、盖着这段历史?日本政府对侵华罪行死不认帐,还用教科书来蓄意歪曲历史,对此我们义愤填膺同仇敌忾坚决抗议是应该的,难道我们只会说别人,对自己的这段不光彩的历史,为何就不敢正视、不敢反思了呢?
正因为我们对这段历史拒绝反思、放弃批判,才导致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对“文革”历史搞笑式的诠释。先不说前些年此起彼伏的“文革饭店”,餐厅墙上满眼是“文革”口号,服务员一律红卫兵戎装,菜名均是“文革”术语,什么“斗私批修”(炒土豆丝),“牛鬼蛇神”(甲鱼清汤),“片面主义”(红烧鳊鱼),让你吃得好似回到了二三十年前那个史无前例的年代;单说今年报纸上传来的一个“特大喜讯”:“今年年底,包括‘抗战博物馆、‘文革博物馆在内的一个占地500亩的大型博物馆群将在(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镇面世。”正当我为中华民族忽然具有了反思精神而开始骄傲时,接下来的内容却让我沮丧万分。原来此博物馆并非反映“文革”那场大劫难的真实面目,从而达到防止“文革”悲剧重演的目的,而只是给人们看一批文革时期生产的“了不起”的瓷器。“文革瓷器有其独到的气质……从一定意义上讲,它同唐诗、宋词、汉文章一样,成为幽远的绝唱。”(《三湘都市报》2004年3月7日)上帝啊,那些瓷器不是拙劣的构思,粗糙的制作,概念化的人物形象,就是密密麻麻的语录和荒唐可笑的政治口号,就这些破玩意儿,还想和唐诗、宋词、汉文章一样,不仅成为“绝唱”而且还“幽远”吗?如果真的这样,创作出“绝唱”的唐宋大家假如活着的话,肯定会气昏过去,而且一定死不暝目的。真不愧是新世纪了,一些人的说谎水平竟能够“与时俱进”,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进步,鄙人佩服得五体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