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海外网>>评论>>博采众长

王贵成:中德两国如何面对过去耻辱的历史

2013年06月06日09:47来源:海外网字号:

摘要:德国人是认真而勇敢的,面对自己历史上的丑恶,他们非但不有意遗忘,还故意揭出“疮疤”,让整个民族都来反思,以引起“疗救的必要”,这种面对耻辱的态度,简直要让我们这些龙的传人叹为观止了。

美国波士顿犹太人屠杀纪念碑上,铭刻着一位名叫马丁 尼莫拉的德国新教牧师留下的短诗:

在德国,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后来他们追杀工会会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会员;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

这位令人尊敬的牧师是二战前德国的宗教领袖,因反对希特勒的犹太政策和对德国教会的控制,被希特勒亲自下令送进集中营,最后在各方正义力量的协助下才逃脱纳粹的迫害。尽管他为战后德国社会的道德重建立下了非凡功勋,却仍然在晚年时不停地忏悔自己当年的道德污点,这首诗就是在那时写下的。它那深刻的忏悔意识,不朽的反思精神,在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中,不知警醒鞭策了多少世人,使他们在深深自责的同时,能够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现实。

德意志民族不愧是一个善于反思的民族,不独个人如此,连政府也以大无畏的勇气加入了这一行列。据2003年的《世界新闻报》报道,8月16日,位于德国首都柏林市中心的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工程建设工地上,竖起了10块深灰色的水泥碑,这依稀显现出纪念碑工程建成后的模样,因为整个纪念碑的主体工程,是由2751块水泥碑构成的地面碑群。在德国联邦议会通过的有关建设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的文件中,揭示了政府建设这座纪念碑的主旨和意义,“是为了向被屠杀的人致敬,是为了清醒地回忆德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不可想象的事情,同时警告后人,永不再践踏人权,永远维护民主的法制国家,维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一切专政和暴力。”德国至今还像博物馆一样保存着“二战”时期的集中营“大壕”,其中铁丝网、煤气房、监牢,狰狞地立着,一如恐怖的往昔。每年5月10日,是德国的一个特殊纪念日—— “焚书日”,以纪念1933年5月10日为镇压“异端思想”而在德国柏林率先上演的一幕“焚书”闹剧。在去年德国“焚书日”70周年大祭这一天, 在柏林等各大城市,许多机构和组织都纷纷举行了各种纪念活动。在名为“火刑中的文学、烈焰里的精神”的大型纪念会上,德国总统约翰内斯 劳告诫人们要以史为鉴,不要重蹈覆辙。柏林70年前焚书的一个现场,人们透过与路面齐平的玻璃顶罩,可以看到下面陈列着几个空空如也的书架——它告诉人们:书没有了,书被焚烧了!这是对世人的一种无言的警示。在一个“焚书日”的朗读会上,一位著名女演员朗读了《安妮日记》和《戈培尔日记》的片断,令在场的人都为之动容。

分享到:

(责编:吴杨)

相关新闻 >

美图精选 >

国内国际台湾华人视频论坛

评论 >

图片 >

视频 >

国际 >

国内 >

娱乐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