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海外网>>评论>>媒体集萃

知风:厦门快速公交起火留下的“焦灼味”【2】

2013年06月09日08:20来源:红网字号:

摘要:然而,这起严重刑事案件,只可能在追责上减轻安全生产层面上的责任,但从安全生产的角度,类似于厦门快速公交存在的运行和管理上的隐患也不可忽视。

根据厦门市政府新闻办权威发布:经公安机关缜密侦查,7日发生在福建省厦门市的公交车纵火致多人死伤案件告破。犯罪嫌疑人陈水总被当场烧死。虽然犯罪嫌疑人也已被烧死,但要消解厦门快速公交起火留下的“焦灼味”,必须剖析这种恶性事件中的潜在隐患。一方面,在歹徒可能“很简单”的犯罪动机中,细究这些暴戾之气的来源。因为,与有明确伤害对象的刑事案件相比,杀害无辜的歹徒,是什么怨气形成了这样的戾气?是什么原因扭曲了人性?究竟是生理上的变态还是心理变态?纵然这种毫无人性的犯罪手段,一定包含着对法律的藐视,缺乏对生命的敬畏,但除了道德和法律上的谴责,是不是还应该在“社会学”的基础上,找出一些社会环境上的问题?毋容讳言,当前不少社会冲突事件,其中表现出的消极焦虑情绪十分明显,总有一股说来就来的激动急躁情绪。那么,这种犯下滔天之罪的歹徒,会不会存在一个积郁突变的过程?会不会在感到无法纾解下的绝望?抑或得不到和曾经失去了疏导的机会?这些当然有待于对具体个案的调查和证实,但无论歹徒是生理上的变态还是心理变态,都是有蜕变的原因和过程的。因此,这次厦门快速公交起火事件,如果最终认定不是安全生产问题而是严重刑事案件,在今后的预防措施上,则更凸显出社会管理上的复杂性。

然而,这起严重刑事案件,只可能在追责上减轻安全生产层面上的责任,但从安全生产的角度,类似于厦门快速公交存在的运行和管理上的隐患也不可忽视。突发事件虽然具有防不胜防的难度,但完善的管理制度,科学的运行规章,都是减轻后果的保障。有人翻出了一位厦门市民在2012年7月在当地一个论坛上写的对BRT快速公交的“几点建议”,现在看来简直就像“预言”。说明当地的普通市民已经对厦门BRT快速公交预感到安全隐患。尽管公共交通存在的难题是不争事实,但在这次严重恶性事件面前,有关部门理应引起震惊,抓紧落实有关行之有效的措施。

逝者已逝,人们在痛惜中只能献上“蜡烛”表示哀悼,但是,决不能就寄希望于“天堂没有车祸”。如何消除厦门快速公交起火留下的“焦灼味”,才是活着的人们必须尽快去做的——因为,关于“火灾”,人们最近还见得少么?

 

分享到:

(责编:吴杨、邹雅婷)

相关新闻 >

美图精选 >

国内国际台湾华人视频论坛

评论 >

图片 >

视频 >

国际 >

国内 >

娱乐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