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19日08:29来源:凤凰博报字号:
摘要:似乎是要注解这一性质,公众舆论呈现出和纵火者一样紊乱的社会认知和心态。 |
刚刚过去的厦门公交纵火案,引发了全国各地对公共交通的“安检”升级。传递的信息是:为应对公共安全日益严峻的局面,整个社会将付出更大的防御成本。
防御或许是有点用的。但它当然并没有切入真正的问题。包括纵火者在内的48条人命带来的惨痛教训,以及应该引发的行动,在当前的政治、社会语境中,远不止于此。
纵火者不是疯子。把一个身处底层的失败者在公交车上纵火,并和其它人同归于尽视之为没有政治、社会因素的刑事案件显然并不妥当。它更不能简单化地归入“泄愤”、“报复社会”的标签之下。
性质其实很清楚:一个在残酷的社会竞争中遭到了“迫害”,或想象自己遭到了“迫害”的底层失意者、失败者,在今天的政治、社会、经济格局中,心理上已经活不下去,于是拖着别人一起玩完。这是多年来积累的社会风险转化为实际的危险,社会溃败转化为每个人生命安全受威胁的信号。报应终于来了。
似乎是要注解这一性质,公众舆论呈现出和纵火者一样紊乱的社会认知和心态。
在网络上,充斥着“同情”纵火者的声音,因为这代表了没有“活路”后的“反抗”。而摆出“反思”POSE的人,也坚称纵火者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迫害”。抽象的“政府”和“社会”,成了为纵火者承担罪责的主体。它们就像是一个公共污水沟。
这种社会认知和心态,似乎没有看见相关事实:47条无辜生命被残忍剥夺、纵火者有性格缺陷、他并不是无法依赖自己或国家而活下去。事实上,没人对此感兴趣。一次纵火案,成全的,不过是一种以正义姿态释放的“被迫害妄想”的狂欢而已。
社会各阶层弥漫着“被迫害妄想”,正是今天社会深度溃败,风险向危险的转化已经具备了心理基础、现实基础的一个重要特征。
对于既得利益集团来说,他们的“被迫害妄想”有特定的内容,担心被“清算”,被“打土豪分田地”。背景是他们对中下层的剥夺,在积累起来的社会情绪中,引发了自身的恐惧。“被迫害妄想”作为可能被“清算”的神经过敏的预先防御,就是治疗恐惧的药方。它还具有这种功能:固化既得利益集团对中下层的恨和所所主宰的剥夺秩序。
被剥夺的中下层所产生的“被迫害妄想”,内容和功能恰恰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