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海外网>>评论

徐瑾:李克强经济学,走走看

2013年07月04日14:20来源:金融时报字号:

摘要:不刺激确实是李克强新政的亮点之一,近期他再度喊话“激活财政存量资金”,或也暗示对大手笔刺激的谨慎,具体措施仍旧有待观察。

从中文世界到英文世界,李克强经济学(Likonomics)这一次终于实现了出口转内销。

安倍经济学(Abenomics)大热之际,我查阅中就发现英文世界尚无李克强经济学(Likonomics)这一说法(直到此刻word软件仍显示拼写错误),但当时在中文世界已算得上铺天盖地,据说最早源自《南方周末》今年三月的报道。

正值总理百日新政之际,这个由巴克莱银行创造出来的英文新单词备受中国热议,那么Likonomics如何界定?巴克莱的报告认为存在三大支柱:不出台刺激措施、去杠杆化、结构性改革。

首先,从不出台刺激政策来看,官方显然承受了不小压力。目前中国经济明显处于下行趋势,官方6月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0.1%,略高于50的荣枯平衡线,创出八个月新低,且一些重要子项目数据表现堪忧。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难以保持8%增长已成为业界共识,未来十年潜在增长率区间可能是5%到6%区间甚至更低。这一数字今天看起来似乎不可思议,但是确是赶超国家的常态,从高速增长减速更符合经济学的重力法则,曾经如日中天的日本经济也曾经历这一阶段,先减速到5%,然后是不足1%。

不刺激确实是李克强新政的亮点之一,近期他再度喊话“激活财政存量资金”,或也暗示对大手笔刺激的谨慎,具体措施仍旧有待观察。中共十八大之前,不少观察家预料新一届政府上台后会迅速出台刺激作为“政策礼包”。这一期待后来逐步落空,无论时间点还是经济效果上,显然新一届政府需要和以往政策有所切割,不太可能很快出手大规模的刺激计划。

另一方面,刺激政策就一定是负面的么?未必。大规模上马各类投资项目本质上扩张了政府对经济生活的介入与干预,显然会导致投资增加、信贷扩张、通胀膨胀等恶果。但是,除了这一类赋权式刺激政策之外,还有另一类刺激政策,即大规模减税、加大社会保障投资等,可以称之为放权式刺激政策。

从历史来看,中国政府对于前一类刺激政策运用频繁,驾轻就熟,后一类政策却往往无人青睐,甚少有机会得以实施,即使经济学家普遍相信后一类政策对经济增长具有更大的正面效果。中国现在以及未来仍旧需要后一类刺激,目前难以断言后一类刺激政策应退出政策武器库。

其次,去杠杆也是最近热门词汇,这也源自李克强对于“要通过激活货币信贷存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等看法的衍生。如果说不刺激更多表现为财政政策领域,而去杠杆则更多体现在货币政策之上,近期“钱荒”可谓其中典型代表。

流动性泛滥之下,“钱荒”事变则令人深思,看似悖论中的合理性何在?中国经济杠杆过高,未来存在进一步的产能过剩弊端。官方希望主动去杠杆无不道理,但是这一现状与中国投融资体系的固有症结难脱关系,希望并非总能对接现实。

在利率、行业准入尚未放开的情况之下,一方面是大量存款缺乏投资渠道不得不以低廉的成本进入银行,另一方面则是民间投资缺乏对应的资金渠道,导致地下金融横行。如此资金的双轨制必然导致巨大的套利动机,众人口诛笔伐影子银行系统不过是“银行的影子”罢了。也正因此,去杠杆的方向正确,但是这一目标能否实现还是未定之数,但至少难以通过一厢情愿地挤压银行间市场可以获得。

分享到:

(责编:牛宁)

相关新闻 >

美图精选 >

国内国际台湾华人视频论坛

评论 >

图片 >

视频 >

国际 >

国内 >

娱乐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