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12日08:48来源:凤凰博报字号:
摘要:杨幂(演员):我更喜欢他们两个在一起,没有,开玩笑的。如果不能在一起的话,更喜欢郭敬明,因为我们认识,了解更多,但韩寒我不认识。 |
网络媒体界
曹轲(南方网总编辑):没有看过,不评价。
陈彤(新浪网总编辑):小四给我的感觉是,做人做事都很认真努力,是个很有商业头脑的年轻人;平时显得比较谦卑且仗义,对粉丝也不错。商业运作方面,他有自己精准的商业定位,懂得自己的市场、读者和观众,有心打造自己的商业小王国。
曹海丽(纽约时报中文网执行总编辑):我对郭敬明基本不了解,也没看到他的电影。
刘春(搜狐网总编辑):没看过电影,只翻过小说,满纸荒唐言,一堆奢侈品,翻两页扔了,难道是首创的商标小说?
钭江明(网易副总编辑):我很早以前见过郭敬明,他还没大红前,一帮人吃饭时,他一个人站着看电视,那时他还不大合群,不喜欢跟“大人”混。对韩寒一直很欣赏,聪明,积极,自省。除杂文外,他的《1988》也挺好。不过早期文字我不喜欢,有点卖弄。郭敬明入世,但与这个世界脱离联系。韩寒入世,但会跟时代刻意保持距离。
广播电视界
哈文(CCTV导演):没看过郭的电影,也不会去看,可能我不是他的读者群。但存在必然有道理吧。韩寒,有思想。
张泉灵(主持人):抱歉我真的没有发言权,没看《小时代》,人物我更不了解,我也不看他们的书,不好意思。
闾丘露薇(凤凰卫视记者、主持人):我觉得,一个作家或作品能流行,需要大众呼应,可能被作品打动,可能被人、被精心的包装打动。在有选择的情况下,大众最终选择了郭敬明,这说明他符合这个社会的主流,反映了这个社会的水平。
曹景行(资深媒体人):只看过郭敬明的照片,还有网上他的粉丝的一些言论。觉得他有点像某个教派的教主,与信徒一起拒绝长大。
和晶(电视主持人):我没有读过郭的东西,读过韩寒的,这种选择也是因为文字偏好吧。
郭亮(央广中国之声采访部主任):我曾在2009年读到《小时代》,如同吃到一块诱人的植物奶油蛋糕,被反式脂肪酸腻得糊住了嗓子,这辈子不想再看见蛋糕了。虽然我还没看过电影,但我猜《小时代》是化学试纸,会红蓝立见地显示出你的年龄、文化和偏好混合后的酸碱性。在我眼里,他们是物质的一代,以至于他们的心脏是塑料的,还喷了香水。当然我也知道,在他们眼里,我们是长了肉心的恐龙。每代人都是环境的产品,别挑剔各自归属的范式。如果一个人,有能力成为群类的发言人,那他应是可敬和明慧的。
罗振宇(“逻辑思维”主持人):他们二人恰恰构成了互联网时代生存方式的两极。郭敬明是整合资源的高手,韩寒是把自己做成资源的高手。
林溪(央广“新闻纵横”主持人):我成长时期,恰好郭敬明刚成名,他的文字带有漫画式语言和颓废迷幻风格,比如《幻城》,还有青春期的迷茫冲动,比如《梦里花落知多少》。我都看过,这些都是切中年轻人要害的。他并不掩饰自己对财富和奢侈品的追求,反而觉得这才会让年轻人觉得他很酷,觉得像他这样才是成功。
王志安(CCTV《新闻调查》出镜记者):我知道郭敬明是个少年作家,曾经陷入过抄袭的丑闻,还知道他的身高经常被人拿出来开玩笑。他还演电影了?
邱启明(主持人):韩寒跟郭敬明这个,我都不想去说话。评价人是我最不愿意做的事儿,那就算了吧,有慈善方面的事跟你们聊聊。
赵忠祥(主持人):我对他们俩真的不了解,因为我这个年龄(71岁)跟他们好像对接不上。
董卿(主持人):我只对韩寒了解一些,我看过他的几本书,郭敬明的没有看过。
陈晓卿(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项目运营部主任):一点印象都没有,抱歉抱歉。
朱利安(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老外看点”栏目主持人):对他俩,不熟。我身边……没讨论过他们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