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海外网>>评论

壹读传媒:百名公众人物评说郭敬明与韩寒【3】

2013年07月12日08:48来源:凤凰博报字号:

摘要:杨幂(演员):我更喜欢他们两个在一起,没有,开玩笑的。如果不能在一起的话,更喜欢郭敬明,因为我们认识,了解更多,但韩寒我不认识。

   知识界 

  贺卫方(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我对郭没有任何了解,对韩我也没什么特别的交往,所以不适合谈。

  刘瑜(清华大学副教授):我对他们俩都不太了解,郭敬明的书一本都没读过,他到底是怎么出名的、代表着什么我一点都不知道,这个话题就不乱说了。

  张志安(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本来对郭敬明的电影有个刻板印象,感觉应该比较小清新,或幼稚,没打算看。但听一老教授说和他夫人看了,评价“没有那么差”。于是,我也打算有空的话,可以看看。对韩寒,比过去关注度大大降低。可能过去的关注更出于对80后关心政治的肯定,以及喜欢他戏谑、幽默的表达方式。现在,氛围不一样,他网络表达的公共性也不那么强,所以关注度有所下降。

  展江(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系教授):我不看电影,甚至不知道此人(郭敬明)是男是女。

  徐昕(法律学者):没看过郭的作品,对他没有任何兴趣。对韩寒,一两句话说不清楚。

  罗天昊(国资委商业科技质量中心研究员):没看过郭的电影,印象有三,浮躁柔软的花样美男,抄袭者,出版人。韩,新锐,洞察社会,但根基尚浅,缺厚重。

  金矢(中国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中心主任、中国农业大学博导):没看过郭敬明的作品。韩寒的也没看过,那之后更不看了。

  老金(思想史研究者):郭敬明漂亮、时尚,跟韩寒“对着干”——但韩寒总是“攻击”郭敬明,郭敬明则用自己不断攀升的人气“回敬”韩寒,用“不搭理”跟韩寒冷战。二人皆可属于文学界、娱乐界、时尚界,唯不可属于思想界。凡以思想界尺度衡二人者,皆误。

  袁伟时(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曾经和郭敬明一道参加过南方电视台的活动,远远望去,前呼后拥,有一群拥趸。因为不了解,无从评价。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中国的文化市场大得很,各显其能,各自争取自己受众,自由竞争,和平相处,不必斗得你死我活。

  张宏杰(作家,历史学者):郭敬明的作品我读了一点,没读下去。电影也没看过,国产电影基本不看。至于郭敬明现象,感觉是时代产物。希望这个顾头不顾尾的蜕皮时代快些完成。对韩寒,除代笔门不论,他的博文我是挺喜欢的,好看,有价值。但他的小说一样看不下去。

  杜骏飞(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文化的花园里,应该容忍形形色色的花朵,即使是郭敬明。不过坦率说,我不希望自己孩子迷恋郭敬明式的价值观,也不会接受一个“小时代”风格的学生坐在课堂里。事实上,到大学阶段,学生会成熟点,更容易倾向于精神直白的韩寒,而非物质修辞的郭敬明。我曾经在南大课堂上询问过,有哪些同学是郭敬明的粉丝?回答我的是一片惊愕而夸张的哄笑。

  彭兰(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不好意思,都不太了解,没有发言权。

  刘蔓(中国音乐学院教师):我没有听说过郭敬明,韩寒听说过一些。郭敬明为什么这么热?

  傅国涌(历史学者):对郭敬明其人其作品走红的现象,很私人的看法:不过是泡沫,肤浅,媚俗,迎合本能,尤其迎合了这个时代应试教育压制下部分少年男女的需要。明明是大变、剧变的大时代,用他的方式抽空为虚假的小时代。但泡沫再流行还是泡沫。

  范以锦(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郭敬明不管招惹多少风雨,集作家、主编、导演于一身之才气,为同龄人所鲜有。我也年青过,望尘莫及。无论褒与贬,关注,就是他前行的动力!对韩寒,褒与贬、赞与弹,小时候怎样怎样—我才不管那么多,其作品能成为我茶余饭后的奢侈品,我就消费一把。

  三糊涂(历史学者):读中学的儿子跟我说过:“你们喜欢韩寒,我们这个年纪的反而大都喜欢郭敬明。”这里所谓的“你们”,当然是指成人。成人为什么喜欢韩寒?不就是这家伙除了玩文字、玩赛车,还有公共情怀和社会担当吗?相反,小郭子就啥都没有了,就是自娱自乐,哄一帮小屁孩玩儿吧,随他们玩儿吧,这就是一个玩儿的时代。

  张鸣(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现在还说郭敬明和韩寒是不是有点过时了?我现在奇怪的是,郭敬明的粉丝很多,但以前不说话,因为太小了,现在居然都会打击会骂人了。如果一种很无聊的文化现象会变得理直气壮的话,肯定不是什么好事吧。我从头到尾不喜欢郭敬明,无聊还这么张扬,无聊得还理直气壮了就让人有些反感。

  评论、出版界 

  石述思(知名时评人):郭敬明小巧但腕大,脑残粉丝真多,是这个时代的奇葩,他应该天天唱《感恩的心》。这是大众文化初期的自然选择,希望他的小时代尽早谢幕。韩寒正在告别残酷的青春,像所有桀骜不驯的孩子,必然完成彻底的成长。或许,真实而正常的韩寒比传奇更符合时代的胃口。

  张立宪(《读库》主编):抱歉我没有兴趣。

  李承鹏(时评作者):我只批评公权力,或为恶的权力反复公开辩护的个人。因为,每个个体,都是可怜的。包括我自己。

  鄢烈山(杂文家):没有看过郭敬明的电影和杂志、书。对他无兴趣,但感受过他的粉丝狂热。前两年“南国书香节”,在华南理工大学会堂,介绍别的作家与评委,掌声稀落,他一出场,大学生们全起立鼓掌。

  呙中校(专栏作者):没看过郭的电影与书,他的影响力很大,但不会有生命力,想想当年的汪国真。韩是特殊言论环境下的产物,他或他团队市场化的操作,是成就他的重要原因。韩对读者、对关注他的人欠真诚。

  苏小和(财经作家):不了解郭敬明这个人,没看过他一个字。韩寒是个明星,看过他的文章,以我的趣味看,文章不是这么写的,不过像他那样写文章的人还有很多,像一顿能够让人吃撑了但是营养不够的饭菜。

  张铁志(台湾乐评人):我对郭完全不了解。

  程青松(影评人,《青年电影手册》主编):可能没法谈,不想谈论这个事情,不好意思。

  严杰夫(书评人):从本质上说,郭、韩和娱乐明星差不多,他们是靠媒体曝光率来塑造自己形象的,而不是靠他们的作品。

  五岳散人(专栏作家):郭敬明,阴柔,很会经营。看过几页《小时代》,矫情得像是如花抛出的媚眼,还一身世界名牌,那些奢侈品厂商不付钱就太无耻了。

  

分享到:

(责编:吴杨、邹雅婷)

相关新闻 >

美图精选 >

国内国际台湾华人视频论坛

评论 >

图片 >

视频 >

国际 >

国内 >

娱乐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