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海外网>>评论

港媒:王安忆称对网络时代的文学写作很不安【2】

2013年07月19日08:24来源:海外网字号:

摘要:王安忆表示,在网络时代,书籍早已不再是文学的唯一载体。她对当今网络时代中的文学与写作感到了一种不安,认为技术的变革与发展深刻地影响了作家的写作与对文学价值的评价。

“1988年的内地图书市场比较落后,那谁来评价我们的写作?”王安忆说,“我想一个是文学批评。”她认为,上世纪80年代的文学批评是“充满生机的、年轻的、健康的,与作家一同成长的”。“当时基本是由文学批评来告诉你你的写作价值与局限性在哪里,”王安忆说。

  “第二个阶段是90年代、当市场起来的时候,以读者来作为评判标准。”读者的评判以印刷册数的形式反馈给作者与出版社,读者认可的书便会得到更多的印刷量。“这时候的反馈是比较正常的,”王安忆说。

  第三个是大众传播阶段。“当媒体能够影响图书市场的时候,反馈上来的印刷量也许就没有那么真实了,”王安忆说,“另外,媒体也可能有一些企图。在媒体介入之前,读者还是比较耐心的,他们会在读完之后再来评价。但在媒体介入后,事情变得有点复杂了。媒体会和出版社的推销与营销结合在一起,会有很多营销手段。有些手段我觉得都有些奇异,”王安忆说。

  “很多年前,读者来买书时,不会说听说是哪个作家有名就来买,而是会耐心地看,至少看完简介,有的会看完前两页或者十几页。而现在就奔着要买的书而去,”王安忆说。

  第四个阶段是网络阶段。在网络时代,“点击率”似乎成为了网络作家与读者之间最为直接的联系。讲座主持人,香港中文大学博士、作家葛亮称,“点击率直接决定了一个网络作家的生存状况。”而对于作家来说,似乎读者的要求对写作有了更大的影响,读者也更为深入地介入到了作家的写作当中。

  对此,王安忆表示,“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写作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让读者来瞭解自己,与读者分享自己的经验,同时提高自己的价值。现在,作家需要知道读者想要什么,而不是我能给你什么。”(记者 孙仪威)

分享到:

(责编:牛宁、邹雅婷)

相关新闻 >

美图精选 >

国内国际台湾华人视频论坛

评论 >

图片 >

视频 >

国际 >

国内 >

娱乐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