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海外网>>评论

松野丰:调整社会结构帮中国经济可持续

2013年07月22日08:49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字号:

摘要:纵观当今局势,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任务依然任重而道远。学者不能只看GDP增长率和宏观经济数据。

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引起全世界关注。这种关注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国际上研究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学者考察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会对中国政治和社会体制产生何种影响,并对中国的国家体制是已经面临经济发展极限,还是成为世界一种新模式的理论根据进行探究。

而像在中国有实际工作经验的笔者这类学者,对于上述研究并不很关心。在商务人士眼中,中国今后能否持续发展,或者简单地说在华相关业务能否有赚钱的机会是最大的关注点。中国国内存在社会差距拉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但即使如此,中国仍能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我认为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出口。“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目前中国最紧迫的课题。

中国经济不能仅靠宏观政策

GDP增长率这一理论实际上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实质内容。笔者认为,中国要保持持续增长,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一、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二、经济结构向内向型经济转变;三、构筑节能型社会;四、提高产业附加值。

在宏观经济政策这一点上,中国政府现在做得很好:关注物价和就业情况的同时,通过出台金融政策来控制市场流动性和汇率,就连造成很大社会问题的房地产市场也能通过半强制性政策来防止失控。有着成熟市场经济的日美欧等国政府仍在宏观经济政策上吃了不少苦头,如此看来中国政府的政策是很实际而且积极的。

然而,中国的市场经济还不算成熟。现在中国已经是经济大国,即使现阶段能够维持经济的持续增长,也不能仅靠宏观经济政策来维持。理由是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对于上述的二三四问题,某种程度上在社会中能够自行解决。

社会结构问题阻碍转型

举个例子,日本的产品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被称为贸易强国,但外需实际占GDP的比例只有百分之十几,并不高。日本是典型的内需主导型国家。上世纪60年代开始经济高速发展,中产阶级比例大增,政府通过财政充实社会福利制度。因此,当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外需发生剧烈变化之际,日本经济发展速度虽然慢下来,但仍保持每年5万亿美元以上的GDP。因此,即使日本经济负增长、首相换代频繁,也没有动摇日本经济的稳步发展。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结构都是内需主导型。中国人生活水平提高却没有形成自主内需型经济,是因为社会结构有问题。

中国当局为实现经济结构向内需型经济转变,大力推行“城市化”。发达国家所使用的城市化标准是指人口集聚和地区开发所带来的“结果标准”。与之不同的是,中国是以扩大内需、缩小社会差距、振兴服务业等为目标而实施的“政策目标”。这就导致中国的城市化是带有政府意图的,具有很大的副作用,导致各地区胡乱开发和房地产价格暴涨,以及严重的环境污染。长此以往,中国很难实现扩大内需和振兴服务业的目标。

  对外投资未能增强竞争力

再来聊一聊构筑节能型社会的问题。中国在最新的“五年规划”中设定单位GDP能源消耗量减少的硬性目标,并坚定地实践至今。而伴随着削减能源消耗量,需要有高端的节能技术,这就使政策目标的实现越来越难。今后的关键是企业行动起来和国民提高意识。如果说工厂的节能设备还能勉强实现近代化,那么如果要求企业致力于节能环保,就必须完善能够反映产品质量和价格的市场环境。而全民节能环保就必须要提高每一位国民的环境意识。中国虽然推行强力政策,但是企业和个人的节能意识仍然不高。

分享到:

(责编:吴杨)

相关新闻 >

美图精选 >

国内国际台湾华人视频论坛

评论 >

图片 >

视频 >

国际 >

国内 >

娱乐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