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快评】总理向雾霾宣战,期待更多改变发生

2015-03-15 13:45:43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我们能够拥有“两会蓝”“APEC蓝”,就完全有可能去创造“常态蓝”。重要的是,我们能否一直坚持以法治霾,能否不把自己看作雾霾治理的局外人。

360桌面截图20150315135110.jpg

一年一度的两会总理答记者问,依旧让人期待,今年同样不例外。3月15日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人大闭幕会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提问。席间,来自美国赫芬顿邮报的记者就环保问题提问,中石化、中石油是否在妨碍环保政策执行?李克强回答,我理解人们普遍关注雾霾这个焦点问题。治理要抓住关键,今年的要害就是要严格执行新出台的《环境保护法》。同时,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尽管并没有细说,但从总理回答的内容中,还是能清晰地看出几个明确信息。其一,他理解老百姓对于环保问题特别是雾霾问题的关注,而目前的治理成效和人们期待还有一定的差距;其二,政府对于雾霾的治理决心是毫不动摇的,不达目的绝不罢休;其三,对于雾霾的治理会是一个持续的系统性的工程。首先是必须依法而治,其次是需要全社会参与。

在所有信息中,最值得条分缕析的显然是第三点,因为它诠释了雾霾治理的路径与方向——好的环境生态到底从何而来。关于雾霾治理,一个习惯性的说法是,不能期待过高,因为此种治理太显复杂。客观评价,当下所有的环境问题几乎都是社会弊端的集中反应。譬如雾霾的出现,它既与工业化的不合理布局有关,与城市化速度的过快有关,也与市民绿色出行等日常理念缺失有关。要让整个社会都呼吸上健康正常的空气,的确需要成系列且长时间的责任重建。可是,这就意味着对雾霾治理没有切实可行的安排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雾霾治理固然要整体视之,但它完全可从一系列基础工作做起。譬如,将空气质量纳入官员政绩考核体系;譬如,将PM2.5数据长期定时公布;譬如,少上马污染项目,多建城市绿地,通过产业转移加快重污染企业转型;再譬如,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减少公车出行——只要这些举措能够持续务实地兑现,只要系列有违新环保法的举措被依法惩处,那么对于雾霾的治理效应就会逐渐显现。这也是总理所强调的,“治理要抓住关键,今年的要害就是要严格执行新出台的《环境保护法》。对环保执法部门要加大支持力度。

要依法而行,亦要“改变自己的行动方式”。在回答该则记者提问时,总理还强调,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雾霾等环境污染治理的表述放在比较靠后的位置,但这绝不等同于雾霾治理在政府工作中的位置下降,雾霾治理是一个需要全社会人人有责的治理行动。正如总理所强调,雾霾是所有人都要面对的恶劣天气,也是大气污染治理中的核心问题。在以政府为主导的治理行动不可或缺外,作为普通公民,一样需要积极地行动和关注。每个人的能力或许有差别,但都可以参与其中。或以绿色的出行方式,或保持对雾霾议题的长期关注。

那团灰蒙蒙的粉尘如何消失?又该到哪里寻找到可以保护所有人的口罩?它终究要回到法治和全民参与的路径上来。当下关键的,是重建一个政府、环保部门、生产企业与公民责任明确的治理体系。我们能够拥有“两会蓝”“APEC蓝”,就完全有可能去创造“常态蓝”。重要的是,我们能否一直坚持以法治霾,能否不把自己看作雾霾治理的局外人。“要向雾霾等污染宣战,不达目的决不停战”,总理公开表达雾霾治理的决心,需要更多的人听见,也需要更多的改变发生。

(王聃,媒体时评人,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海外网两会特刊:

【习大大的两会时间】

【岛君看两会】

【金台评会】

海外网两会快评:

3月2日 胡鞍钢:“四个全面”罕见地形成中国话语权

3月3日 “四个全面”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具体路径

3月3日 “两会”热词更新背后的改革迭代

3月4日 当政协也开始谈论反腐,意味着什么

3月4日 傅莹为何强调立法法的修订?

3月5日 改革关键年,政府工作报告该看啥?

3月5日 新常态下,GDP指标不要了吗?

3月6日 用政府权力“减法”,换市场活力“乘法”

3月7日 中韩自贸区火了,台湾不能只是急了

3月8日 "一带一路"不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

3月9日 代表不能“观光”,参会尤需走心

3月10日 重回“全国一张卷”不是开历史倒车

3月11日 养老压力山大,延退未必治本

3月12日 公平,法治中国市场经济的终极诉求

责编:牛宁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