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媒體集萃

李星文:對廈門公交縱火案的理性思索

2013年06月09日08:17來源:北京青年報字號:

摘要:慘案已經發生,再多的哀嘆和譴責也無法喚回那些鮮活的生命。

對於廈門公交大火的思索,不能停留於對凶手的譴責,也不必過分強調社會成因而變相為凶手開脫。在試圖還原犯罪嫌疑人心路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對公共交通消防安全的檢索和反思。

6月7日18點20分,廈門BRT快速公交線上的一輛公交車行駛中突然起火,目前已致47人死亡,34人受傷。經公安機關偵查,案件告破。犯罪嫌疑人陳水總被當場燒死。(相關報道見10版)

警方披露証實,陳水總因自感生活不如意,悲觀厭世,而泄憤縱火。個人生活遭遇挫折,就把死亡加諸於無辜市民,這是典型的反社會人格和遷怒型報復。陳水總處心積慮地策劃此事,冷血殘忍地點燃大火,堪稱喪心病狂。這種心理變態之徒,在任何社會制度下都可能滋生。這種不可理喻的刑事犯罪,在任何國家中都可能發生。陳水總因厭世而報復社會,這是一個客觀存在,但不能將生活坎坷視為泄憤縱火的充要條件,也不必對此過分引申,將某些似是而非的“制度成因”視為事件的第一推動力。

當然,不去刻意尋求犯罪行為和周邊環境之間的必然關系,不等於不重視惡性事件背后可能的社會因素。從目前掌握的有限信息看,陳水總的家人曾提到他因低保被取消而上訪的事,而一個還沒被警方確認的“陳水總微博”,也講述了他在申請低保時遭遇的種種推諉和刁難。這些細節的真實性有待於進一步認定,但和警方披露的“生活不如意”是對應吻合的。

嚴格說起來,陳水總上訪時的遭遇已很難查考,也很難說要讓帖子中提及的工作人員出來承擔多大的責任,或者承受道德譴責。需要強調的是,即使是一個窮凶極惡之徒,他能下決心干出奪取一車人性命的大案,也必有一個負面情緒積累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如果他能從身邊的人那裡得到溫暖,從工作人員那裡得到友善,從刻板僵硬的程序中得到柔性的救助,他也許就不至於徹底歸化惡魔。堅硬的事實不相信假設,但沒有假設就沒有反思,沒有反思就無法防患於未然。我們經常說一句話:社會是一個大家庭。我們不必諱言,社會中流動著戾氣和怨氣。大家庭的要義在於互相照拂,而一個有責任感的公民,尤其是那些手握公權的官員,都應主動承擔起消解戾氣和怨氣的任務。如何進行情緒“排雷”?無非是能給笑臉就不給冷臉,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按規定該給人辦的事一定要辦,即使是規定之外的要求,也要視實際情況合理通融。善待一人就是善待整個社會,一個充滿“善待”的社會,必將善待每個人。

對於廈門公交大火的思索,不能停留於對凶手的譴責,也不必過分強調社會成因而變相為凶手開脫。在試圖還原犯罪嫌疑人心路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對公共交通消防安全的檢索和反思。廈門的BRT快速公交因其便捷通達而廣受市民好評,但也早就有一些市民指出其中蘊藏的安全隱患:一是上下班高峰時期客流量過大,時有超載嫌疑,一旦發生緊急情況,逃生困難。二是司乘人員缺乏消防知識培訓和避險技能,把握不住轉瞬即逝的逃生之機。三是安檢措施沒跟上,如果像北京地鐵一樣逢包必過安檢關,當能有效減少公交車上的危險因素。在一個利益多元、矛盾多發的時代,這樣的建議絕不多余。

慘案已經發生,再多的哀嘆和譴責也無法喚回那些鮮活的生命。我們能做的只是:一方面強化消防意識和安檢措施,提升公共交通的安全指數﹔另一方面主動參與情緒“排爆”,以正能量化解人心的陰暗和冰涼。這是個悲傷的時刻,願逝者安息,生者堅強,人間少些無因的悲涼。

分享到:

(責編:吳楊、鄒雅婷)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