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06日09:44來源:解放軍報字號:
摘要:軍事學家杜黑說過,死抱著過去陳舊的東西不放對未來沒有什麼教益,因為未來跟過去發生的一切根本不同,對未來必須從一個新的角度去探索。 |
觀察分析事物的發展變化,有一種基本的“兩分法”,即看其是處於原有趨勢的慣性變化還是處於由舊到新的轉折變化之中。如是前者,則事物的發展變化仍延續以往趨勢的特征﹔如是后者,則意味著一種新的趨勢正在萌生。當社會發展主流處於以往的慣性趨勢時,無妨運用以往的思維定式去思考和處理問題。然而如果這個主流脫離了以往的慣性,發生了歷史性轉折,若仍沿襲先前的思維定式,就將坐失良機,貽誤發展。正所謂轉折與慣性之別迥異,轉念之差,勝負分野,不可不深察之。
有專家斷言,在過去的兩個世紀裡,戰爭的面貌平均每30至40年就出現一次重大變化。如今,伴隨著知識更新、技術創新步伐加快,這種轉型周期已變得更加短暫。從這幾年的戰爭實踐和發展態勢看,現代作戰正日益顛覆著人們從前的認識和想象,過去武書兵典中肯定沒有電子戰、網絡戰的描述,也難覓無人機對抗、太空較量的墨跡,但這些現在都已登上戰爭舞台,而且成為主要作戰方式。未來若干年后,還有什麼技術能夠再次改變世界、顛覆戰爭樣式,恐怕誰也無法准確預測。但可以肯定的是,科學技術每一次新的進步和突破,即便是微小的,也足以催生出新的“蝴蝶效應”。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戰爭形態的速變性昭示我們:當一種作戰理論被公認為是制勝之道后,也就同時潛伏了一種新的危機﹔一種作戰方法一旦變成慣例,它取勝的可能就會逐漸減少、降低。
最近哲學界出現了一個新詞叫“新常態”——如果說上世紀人們還能夠預知未來、描繪未來的話,那麼到了今天,一切都在加速轉型,一切都變得更加捉摸不定,這就是新現實、新常態。新常態正在改變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生存方式,促使世人去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適應未來、創造未來。為此,世界上一些富有前瞻眼光的國家和軍隊,都在未雨綢繆,都想先聲奪人,加緊培養和塑造能化解未來風險與挑戰、創造歷史上未曾出現過的新文明、新社會、新式戰爭的“未來人”,而不是僅僅滿足於為適應既有社會規范而全盤接受知識或義理的“現實人”。“人類教育正愈來愈傾向於為一個尚未存在的社會培育新人”,一家國際研究機構最近作出的這一科學預見提醒我們,致力於打造具有強烈未來意識、超前思維品格、非凡創造能力之“新人”,已成為軍隊建設必須思考的問題。
軍事學家杜黑說過,死抱著過去陳舊的東西不放對未來沒有什麼教益,因為未來跟過去發生的一切根本不同,對未來必須從一個新的角度去探索。作為正在為“能打仗、打勝仗”而加緊謀劃與准備的人民軍隊,多做一些戰爭形態突然“變調”、戰爭手段瞬間“變異”、戰爭樣式立馬“變軌”的思想准備,既不是杞人憂天,也不是危言聳聽,而是一種戰略清醒的表現,是基於對現實和未來發展的真切預判。
盡管當今之“地球村”已經沒有什麼新大陸,但軍事領域中的“新大陸”依然不少,誰搶先發現並率先佔據一席之地,誰就控制了前方的一大片開闊地。凡事憂則興,變則通,預則立。對我們來說,如果不遠眺變幻莫測的戰爭風雲,不思考另辟蹊徑的制勝策略,隻習慣在自己熟悉的領域裡“戰天斗地”,隻想不費力地在別人理論上面“改頭換面”,是難以贏得軍事斗爭主動權的。(張西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