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08日08:53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如果制度空設,反腐空談,“台上講反腐,下台就腐敗”,“不查是孔繁森,一查是王寶森”,則即便是“反腐博士”、“反腐博士后”還是“反腐院士”,都可能只是噱頭。 |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職務犯罪偵查班”被人們俗稱為“反腐碩士班”。而今,經過3年的學習,他們畢業了,約半數考進了檢察院。很多群眾對他們在未來反腐工作中的表現抱有極大的期待,可“反腐碩士班”中的一名同學李傳文卻說:請不要夸大我們的作用。(7月7日中國廣播網)
“反腐碩士”,是個非常好聽的名詞。在腐敗嚴重影響社會公平的語境之中,“反腐”二字總是能夠背負太多太多的公眾期待﹔而國人向來有“學歷崇拜”的心理症結,恨不得所有出現問題的領域都可以讓高學歷者一一解決,你看,掏糞工要都本科生,城管也得是碩士才OK。
碩士,只是張文憑。帶上碩士的學位帽,隻有兩個作用。一個是,能在畢業季裡証明這拍照片的人是碩士,不是本科,也不是博士﹔二是,可以吸引更多人的眼球,但也能迷惑大家認為反腐是個與關學歷高低的活兒。正如這位叫做李傳文的“反腐碩士”所說的“請不要夸大我們的作用”,筆者對於“反腐碩士”自然有自己的偏見——“反腐碩士”對於社會的功效,不會超過紀英男的微博和趙紅霞的視頻。隻能是在受關注率上,“反腐碩士”能紅火兩三天。
當下的反腐,仍然更多的停留在偶然因素上。“家中失竊”、“日記丟失”、“二奶翻臉”、“撿到U盤”,被譽為新時代的“四大反腐利器”。可以說,這些反腐利器,基本與制度設計無關,只是與“當事官員的偶然失誤”有關。如此形式之下,我更擔心的是“反腐碩士”的就業問題——雖然他們有人進入了檢察院系統,但是我仍然擔心他們的工作狀態,即便有所謂的個人能量和學歷學識,也可能因為制度不給力而讓自己變得不給力。
社會需要的“人人可以當‘反腐斗士’”的環境。需要所有的納稅人都有一種“公民意識”——讓每一位納稅人都關心自己的血汗錢在變成國家稅種之后的流向。當然了,這需要反腐制度本身能夠尊重全體納稅人,讓他們的權利得到釋放,讓每一位納稅人都在官員和權力面前擁有尊嚴。而不是需要培養個別人當“反腐碩士”這樣的花活。換言之,反腐不是什麼高深的技術活兒。隻需要“人人參與進來”的公平正義環境。
讓制度的歸制度,讓學歷的歸學歷。隻有制度到位,人人才可以成為“反腐斗士”,如果制度空設,反腐空談,“台上講反腐,下台就腐敗”,“不查是孔繁森,一查是王寶森”,則即便是“反腐博士”、“反腐博士后”還是“反腐院士”,都可能只是噱頭。反腐不需要“說學逗唱”,反腐不需要學歷的帽子。防范職務犯罪,需要的是權力制衡,需要的是每一位公職人員都處於所有納稅人的監督之下,僅此而已。(王傳濤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