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

淳晶:“高等教育沒有帶來多少保障”如何解讀?

2013年07月09日08:14來源:紅網字號:

摘要:另外近幾年民營經濟發展不振,能夠提供的新崗位容量有限。當僧多粥少之下,決定誰能喝粥的不再是紙面的學歷,而更青睞於有綜合能力和素質高的人才。

近日,有媒體認為,在中國,高等教育沒有帶來多少保障。中國大學生就業難,近半中國公司未定招聘計劃。(7月8日新華網)

“高等教育沒有帶來多少保障”這句話的意思其實是相對的。因為,有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在以前是一個可以直接決定人生命運的資源。隻要跨進了大學校門,國家包分配工作,企業機構搶著要。但現在卻不同了現在的就業市場競爭更加激烈殘酷,它著重綜合能力、素質等多方面,不會因為你一個大學生身份就能保障你。

我認為,導致高等教育不能提供足夠保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擴招,大學生在數量上可謂是井噴。比如今年,就有近700萬大學畢業生將涌入中國就業市場,創下了最高紀錄。

另外近幾年民營經濟發展不振,能夠提供的新崗位容量有限。當僧多粥少之下,決定誰能喝粥的不再是紙面的學歷,而更青睞於有綜合能力和素質高的人才。

不過筆者覺得,沒法帶來更多保障有殘酷的一面,但不一定全是壞事。它能夠刺激大學生們在提高自己綜合素質及能力上,付出更多,盡早准備。

因為“高等教育”本來的意義就應該是提高和增加向上的機會,而不是對一個人的人生去大包大攬。隻對增加機會負責,而不對結果負責,這才是常態。他為大學生成才提供了很好的接受教育的機會和場所,只是,並不是像以前一樣隻要跨進大學校門就可以。這是社會現在對個人的能力要求更實際的結果。

那麼,作為家長及學生,要認清這一事實,無法提供更多保障,並不是說高等教育無用,它其實仍然是培養人才,提供更多機會的途徑。我們應該意識到,在競爭激烈的當下,它作用其實不是削弱了,而是增強了。在這個學習型的社會,相比從前,高等教育隻會是越來越重要。

文/淳晶

分享到:

(責編:吳楊)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