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

徐尼基:誰在用中國人均存款數據嘩眾取寵?

2013年07月15日15:58來源:光明網字號:

摘要:五年翻番。據相關報道,2008年5月我國人民幣存款突破50萬億,而僅僅過了5年,2013年6月我國人民幣存款突破100萬億,翻了一番,可謂增長速度迅猛、勢頭強勁。

  有關“我國人民幣存款突破百萬億” 、“中國人均存款77623元”的消息受到廣泛關注。不少市民驚呼自己“拖了后腿”。但事實果真如此嗎?專家指出,人民幣存款的統計口徑既包括個人存款,也包括企事業單位存款和財政性存款等,計算人均存款不能簡單地用人民幣存款總額除以中國人口總數。根據記者的測算,以全國人口總數13.5億計算,截至今年5月底,中國人均存款為32719元。(7月14日 北青網)

  五年翻番。據相關報道,2008年5月我國人民幣存款突破50萬億,而僅僅過了5年,2013年6月我國人民幣存款突破100萬億,翻了一番,可謂增長速度迅猛、勢頭強勁。

  五年翻番什麼概念?一方面說明我們的經濟快速發展,人民也“富裕”起來了,錢袋子鼓起來了,中國人有大量的閑錢,大家還是喜歡將錢存入銀行。另一方面,專家說了這個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個人存款,因為銀行存款還包括事業單位存款和財政性存款,專家說的應該是對的。因此是不是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在不知個人存款增加與否的情況下,即使我國人民幣存款突破性的增長並不代表人民的收入增加了。

  這些數據有什麼用?我們總是聽到GDP繼續保持百分之多少的穩步增加,財政收入又突破多少萬億大關,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實現了多少多少,等等。聽到這些數據,總讓人覺得我們的國家真心的強大起來了,國際自豪感油然而生。有些數據是國際通行的衡量指標,具有重大參考價值和重要指導意義。然而,有些數據,卻容易誤導公眾、讓公眾難以適從。比如,我們常見的平均工資,一直在增加,這個平均工資到底是個什麼概念,是怎麼算出來的?這當然有它自己的一套計算公式,但是,每當這些數據出來以后,很多人倍感失落,總感覺自己又拖后腿了,到底是什麼原因呢?人均收入增加了,應該普遍工資都增加了、個人感覺生活更有質量了才對,結果事實是如此嗎?有的人抱怨,工資沒增加多少,社保等各項繳存額度卻增加了﹔有的人抱怨,貧富差距大了,“被增長”的感覺與誰訴說?有的人抱怨,物價的增速超過了收入的增速,這種增長有何意義?

  有的數據不公布也罷。類似“我國人民幣存款突破百萬億”,隻要出現“突破”二字,有的人就無法克制自己的激動了,好大喜功,就要拿出來渲染一番,邀功一番。也許,公布這個數據的初衷是好的,証明了某個方面的巨大成就,光從字面意思,還讓人他國人民對我們羨慕不已,中國人真有錢啊。但是,當突破百萬億,人均僅十萬存款的簡單計算后,民眾自覺“拖后腿”、倍感失落的時候,專家又出來潑涼水了,有必要安慰公眾了,專家說事實不是那樣的,人均存款十萬,那麼高是不可能的,大家也別失落。如此反差,是不是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既不能懷疑數據的真實性,更要相信專家解釋的科學性、合理性、權威性,又要懂得適度調整自己的心態,理性看待這些數據,心態要平和,最忌大起大落。然而,是數據太矯情,還是民眾太矯情,面對這種數據,到底要傳達一種什麼信號,也許這個原本跟民眾關系不大,只是民眾自作多情罷了。跟廣大民眾都沒多大關系,我們要這些數據何用?

  公布數據,請附上相關解讀。公布一些關乎國計民生的數據之前,請附上專家的科學闡述,一來這些數據既是獨家權威發布,又讓大家一目了然,清清楚楚,二來也不用大家去猜測和揣摩數據的內在含義,既不誤讀,也不用專家馬后炮般的權威釋義。另外,對普通民眾而言,什麼數據都是浮雲,自己生活的直觀感受才是最重要的,因為生活才是最真實的,我們也許過得很拮據,但是我們得有存款,因為隻有存款、存更多地款,我們才能買得起房、看得起病、讀得起書,面對生老病死,我們的才能頑強的生存下去,沒有存款能行嗎?數據可以為生活服務,但是生活卻不能依靠數據,民眾是活在現實中,決非活在數據中。(徐尼基)

分享到:

(責編:吳楊)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