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評論

美智囊團:中國預警機比美國E-3C整整領先一代

2013年07月22日14:51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中國人一定能行!”這樣的自信從哪兒來?王小謨舉例說,比如當年他們獨創的三坐標雷達設計,一年后英國人才提出類似方案,“我一直相信,中國人不比外國人笨!”

要完成國土防空任務,就必須擁有背負著遠程預警雷達系統的飛機——預警機

  要完成國土防空任務,就必須擁有背負著遠程預警雷達系統的飛機——預警機

  “收到預警機指令。”2012年底,西北大漠上空,空軍航空兵某團兩架正在執行任務的殲擊機突然收到一條數字代碼引導指令,飛行員迅即向指揮所報告。國產預警機與新型戰機信息對接成功!

  為了這條“空中短信”的成功發出,為了給翱翔長空的戰機裝上一副“利眼”,預警機的總設計師王小謨和他的團隊拼搏了10多年。有了被稱為“空中司令部”的預警機,中國的空軍戰略預警和指揮能力有了質的飛躍。

  山溝裡“飛出”的三坐標雷達

  “一輩子做出三個雷達,並且把雷達‘搬’上了飛機。”王小謨這樣概括自己的科研生涯。

  75歲的王小謨,說起話來字正腔圓,聲音洪亮。你能想象這位預警機總設計師拉著京胡唱京劇的樣子嗎?他的雷達啟蒙與京劇還有著不小的關系。

  童年的王小謨,住在現在已經融入長安街的報子街胡同。當時的京劇名家馬連良也住在這裡,從小耳濡目染,王小謨對京劇如痴如醉。有台收音機聽京劇成了他小時候最大的心願。買不起那就動手“攢”一台!輾轉於各個市場“淘”零件組裝收音機的經歷是王小謨與無線電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而當王小謨真正開始國防科研生涯時,他的第一個雷達竟是在山溝溝裡完成的。上世紀60年代中期,我國周邊形勢十分嚴峻,全國被劃分為前線、中間地帶和戰略后方,分別簡稱為一線、二線和大三線。大三線,包括中國腹地以及西部崇山峻嶺的廣大地區。

  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王小謨沒有遲疑,攜妻挈子來到了大三線的重鎮貴州都勻,並與新組成的800多人的研究隊伍,在都勻的大坪鎮安營扎寨。

  在這個隻有幾座房子的山溝裡,王小謨帶領著一批技術骨干,開始了長達13年的研究。“先工作,后生活”是他們的指導思想,他們邊建設、邊生產,先有廠房后有宿舍。自己建造的簡陋房子,沒有家具和廁所,幾十戶人家共用一個水龍頭。為解決孩子們上學的問題,他們還開辦了自己的學校,由所裡的技術人員輪流兼任教師。

  說起這段歲月,王小謨語氣裡滿是懷念和豁達:“青山綠水中安安靜靜的,山裡也沒有娛樂活動,那麼多的時間就隻能用來干活,正適合搞研究。我們在山溝裡沒人管,我們自己就是‘山大王’。”

  最終,我國第一部三坐標雷達就在深山裡誕生了,這意味著我國雷達在自動獲得目標距離和方位信息的同時,第一次可以同時獲得目標的高度信息,並且在探測威力、三坐標測量精度和自動化程度等方面都優於當時世界的主流雷達。

  當這個項目獲得國家技術進步獎一等獎時,王小謨又幽默了一把,“國家是體諒我們在山溝溝裡做出這個雷達不容易。”

  

分享到:

(責編:吳楊)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