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紙媒滾動
2013年07月30日08:50|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朝鮮戰爭對於中國軍隊,很有些像蘇聯衛國戰爭對蘇聯紅軍的影響。中國軍隊在朝鮮與世界頭號強國交手的經驗教訓,使中國軍隊全面向蘇聯學習的意識空前增強,朝鮮戰爭后,中國軍隊獲得了空前的發展契機。 |
毛對游擊戰與正規化的效用與看法歷史上卻多次搖擺,類似前述的話在抗戰前即已說過,抗戰中又轉向,朝鮮戰爭后轉回來,1960年代再次大幅度轉回去。綜合來看,與當時中蘇關系、個人經驗以及黨內政治斗爭等具體情境高度相關,不過,毛對武器、資源等因素從來高度重視。
陳毅在1950年12月15日出席南京湯山華東軍區炮兵司令部、炮兵學校成立大會上,也要求與會者“學會新知識新技術,使用新武器,強調陸海空各兵種的聯合作戰,這是我們軍隊的一個歷史任務”,過去因為條件限制,隻能“打夜戰、近戰、游擊戰”。
陳毅總結說:“二十幾年來,我們雖然取得了勝利,但是傷亡很大。比如過去我們攻取敵人一個碉堡,都要付出相當代價。攻擊一個小村庄,往往要打幾天幾夜。這說明我們的裝備不好,過去打仗隻能在夜間,白天受到敵人的空軍和炮兵威脅。現在,我們有了強大的炮兵,並有了空軍,將來我們掌握了制空權,白天黑夜都是消滅敵人的時候。因此,不願學,看不起技術,認為自己有本事,是不好的。”
1951年1月15日,劉伯承領導創建的解放軍事學院在南京成立,中央軍委贈送的題詞是:“為建設現代化正規化的國防軍而奮斗。”那個時期,中共一心向往正規代現代化,在蘇聯顧問的幫助下,構建出一幅從軍事思想、國防體制到裝備訓練、軍隊管理、軍事工業的發展圖景,已有的進行革新,沒有的著手創立。
全面“蘇化”
中共在建立大軍區制、國防領導體制上,雖積極學習蘇聯,但稍有不同。建政之初,中央人民政府中央軍事委員會改名為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下轄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等八個部,直轄13個軍區以及海軍、空軍、防空軍、公安部隊。1958年再次精簡為總參、總政、總后勤三個部。
正規化和執政后的需要,必須得有屬於政府體系的國防部,彭德懷成為1954年建立的國防部首任部長。在蘇聯,國防部高於總參,而在中國,總參實際權力大於國防部,可國防部長是元帥,總參謀長是大將。
總參謀長粟裕1957年訪蘇時,與蘇聯國防部長索科洛夫斯基會談后,突然提出索要“參謀部與國防部職務職權分工”的資料,索科洛夫斯基吃了一驚,隻敢以口述形式談了一談。粟裕聲稱這是“向蘇軍學習”的需要,不過此事為后來諸多政治斗爭悲劇埋下伏筆。這也說明當時學習蘇軍的氛圍之濃厚。
朝鮮戰爭后實施的三大國防制度:征兵制、軍銜制、軍官薪金制,這也是深受朝鮮戰爭和蘇軍顧問現代化正規化建議影響的結果。
這些制度與中共傳統的意識形態宣傳有相當沖突,因為其體現出強制性、等級化差異,以前實行這些制度的國民黨一直被中共痛斥責為“拉壯丁”和“官兵不平等”,是“資產階級軍隊”的產物。但主政之后,中共漸漸意識到,這些制度是走向正規化和現代化不可或缺的。所以,在蘇軍顧問的強烈要求下,中共深感確有必要,並開始逐步實施了。
(責編:牛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