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紙媒滾動
2013年07月30日08:50|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朝鮮戰爭對於中國軍隊,很有些像蘇聯衛國戰爭對蘇聯紅軍的影響。中國軍隊在朝鮮與世界頭號強國交手的經驗教訓,使中國軍隊全面向蘇聯學習的意識空前增強,朝鮮戰爭后,中國軍隊獲得了空前的發展契機。 |
國共內戰時期,中共的后勤交給由各級黨委組織起來的群眾辦理。一般情況下,地方各級黨委先通過召開“訴苦大會”、“教育大會”、“動員大會”或挨家挨戶打通思想,黨委把農民按軍事編制組織起來,每個民工連隊裡由黨員監督管理,要求每村每戶按時按點把規定數量的支前物資送到指定地點。據統計,中國軍隊一向引以為傲的“以少勝多”戰例—淮海戰役,一共動用了543萬民夫,而這些民夫並沒有統計到戰役雙方的人數之中。
而國民黨自辦后勤的方式,在分兵守城守地情況下,后勤佔用大量作戰兵力員額。當時經濟已崩潰,工業水平低下且已癱瘓,道路橋梁大部被毀的環境,這種后勤方式不僅財政負擔沉重,也降低了部隊的機動性,中共的后勤方式卻正好有這方面的優勢,也一直成為人民戰爭理論優越的重要論據之一。
但這種內戰的后勤經驗照搬到朝鮮戰場就出了問題。志願軍第一任總參謀長解方之后回憶總結認為,國內戰爭時可以不爭一城之地之得失,四處游擊和運動。但到了朝鮮,發現有了“守土之責”,又是境外作戰,非正規化后勤已入不敷出。國內戰爭中的后勤部隊是民眾,國民黨隻能打擊中國軍隊,從道義和執政身份來看,不可能也不敢去鏟除這個“后勤”。而朝鮮戰爭的美軍則沿襲二戰總體戰思維,轟炸中對平民的傷亡基本不予考慮,在朝鮮可以對這個后勤狂轟濫炸。
志願軍剛出國作戰時調用1300多輛汽車,第一星期就被打壞217輛,作戰兩個月后,國內補充12486輛,又損失6646輛,當時全國繳獲的和蘇聯提供的汽車僅2.4萬多輛,不可能全送到戰場。周恩來急得懇請蘇聯火速支援3000輛,因為國內能夠緊急動員的車輛隻有200輛了,連坦克飛機都可以緩給,但車輛一定要先送來,否則軍隊將沒有飯吃,沒有衣穿,沒有彈藥。
在一、二、三次戰役期間,志願軍糧食供應隻有25%,重點供應彈藥,但能安全送達前線的物資經常不過半。志願軍寒冬穿著單衣,吃一口炒面就一口雪的狀況,使得專業化大后勤的呼吁越來越多,它也是對朝鮮戰場維持良好軍紀和軍民關系的保障。
而遠離本土作戰的美軍,卻把國內生活水平搬到了戰場。火雞宴可以擺到鴨綠江邊,一度還供應免費啤酒(遭到國內輿論反對被取消),甚至還有非戰爭必須的諸多奢侈品享受,如用飛機送去充足香煙和口香糖,每周享用一次冰淇淋……
志願軍初期沒有專門的后勤部,臨時建立了東北軍區后勤部負責前線后勤,任命李聚奎(后任解放軍后勤學院院長)為部長。李聚奎到前線工作一段時間,彭德懷讓他立軍令狀,他很為難,深感情況跟內戰時大不相同。后來李向彭德懷建議:“仗打到這個程度,東北軍區后勤部對全軍的后勤保障已經管不開了”,他要求建立一個志願軍后勤司令部,東北軍區后勤部管國內,志願軍后勤司令部管國外。
志願軍后勤司令部成立,一切配屬后勤部之工兵、炮兵、公安、通信、鐵道兵等,其建制序列及黨政軍工作領導、指揮與供給關系,全歸志願軍后勤司令部負責。自此,志願軍才有了健全的后勤組織指揮機構,后勤成為一個與作戰指揮體制一致,既組織供應,又指揮后方戰斗的組織體系。到1951年10月,志願軍后勤司令部直屬部隊及配屬部隊已達到18萬余人,形成由多兵種多專業組成的后勤合成大軍。志願軍到戰爭后期傷亡率和負傷死亡率下降,與此有重要關系。
1952年5月,以朝鮮戰爭經驗而深感后勤現代化正規化重要的中共,批准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后方勤務學院,同年在天津、上海建立第一至七軍醫大學,軍醫中學12所,加上原有的總后直屬院校,一個軍隊后勤教育體系成型了。
國防教育體系建立
在蘇軍顧問的影響和指導下,中共黨政軍高層逐漸意識到,一個完整的軍事現代化體系的搭建,除國防工業之外,必須有相應的國防教育體系。由此,中共開始著手建立自己的國防教育體系。
出於台灣和朝鮮時局的需要,也因為海軍空軍技術最復雜,對蘇聯專家的需求最為迫切,這類軍事院校得以優先建立。蘇聯最先援建的軍事院校是6所空軍航校,目的是以速成班方式,盡快培養出可用的飛行員。根據雙方達成的協議,每所學校配專家120名,外加航空醫生、后勤保障、理論教員及部分駐空軍司令部,共計878名,擔任著校長、教員、工程師、機務員等職務。航校使用的教材、教練機和其他教學器材均從蘇聯訂購。至1951年5月,培養出來的學生使空軍能組建17個航空兵師、34個航空兵團提供。
在克洛契柯夫為首的84名蘇聯顧問幫助下,中共第一所水面艦艇初級干部培訓學校得已在大連建立,即解放軍海軍學校,下設航海指揮系、機械工程系,分別培養航海、槍炮、魚水雷方面人才。
(責編:牛寧)